导图社区 教学系统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思维导图,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设计的特征,原则以及模式
编辑于2022-06-05 21:45:01第三节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 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 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 计
教学是一个由
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等多个 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
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 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 规划和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 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 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 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 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 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 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对集中的观点就是“四基础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论、
传播论。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 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构成一般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按照其研究的范围,教学设计从大到小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 层次
1、以教学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如一个新的专业的设立或一个新的培 训项目的出台就需要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2、以一门课程为中心的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如某个专业内一门课程的实施就需要 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3、以一堂课为中心的层次课堂教学设计,如某门课程内一堂课的处理就需要进 行课堂教学设计;
4、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层次教学媒体设计,如课堂教学中要使用的多媒体产品 的研制就需要进行教学媒体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一个层面,是一个直接作用于师生心理和行为 的层面,没有这个层面的科学设计,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因此,课堂 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关键层面。
是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课堂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教学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基 本原理与技术,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教 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
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 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
现在在哪里-一课堂教学的主体分析;
要去哪里一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如何去那里一一课堂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与方法等的设计;
是否到达了那里一一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估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
二、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teach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 TID)也称传统教学设计,
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 质量,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理论基础在80年代以前主要是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 论。
其优点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其缺点
强调“教”,相比之下对“学”的考虑就比较少,因而使得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learn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 LID) 主要研究的是“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LID的理论基 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认为学习是建 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能很好地发挥,不利于培养 创造型的人才
LID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 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
但是,由于强调学生 的“学”,往往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3"主导一主体”的交互式教学设计
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克服了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的片面性而充分体现 了教学过程中的辩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对地以何者为中心的情况是不存在 的,“中心”也是不断换位和转移的,运用辩证观看待教学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 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遍的:
1、指导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 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 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 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 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
2、统整性。
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 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
3、操作性。
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 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
4、预演性。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 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 预演性和生动的情境性。
5、突显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 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 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 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6、易控性。
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 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能够做 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二是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 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 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 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 的一个重要方面。
7、创造性。
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教学设 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实施方案的过程
其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 一个基本前提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过 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 最佳效果。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 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 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3、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 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
4、学生的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但也不能排斥 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 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程序性原则:
诸系统有序的成等级排列结构,前一个子系统制约着后一个子系统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
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 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该考虑教学设备,地区 差异等因素;
二是具有操作性
4反馈性原则
五、教学设计的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
将教学过程看出是输入一一输出的模式,其中目标是整个设计的 基础,是建立在教学过程的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因素,为教学系统的“产 出”寻找最佳设计方案。
2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
迪克和科里提出,与分析系统基本一致,它强度 以教学目标为基点,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呈直线型。
3过程模式
肯普提出,非直线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