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热工学框架
建筑物理热工学,大学建筑物理,建筑热工学知识点,课程学习,考研,建筑物理知识框架,室内外热环境,建筑传热与传湿,建筑保温节能,建筑日照与遮阳内容点总结。
编辑于2022-06-10 12:37:15建筑物理知识框架
建筑热工学
室内外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
组成
温度
相对湿度
壁面平均辐射温度
气流速度
影响因素
室外热环境
热环境设备
其他设备
人体活动影响
人体与室内热环境
人体热平衡方程
q=qm+_qc+_qr+_qw
必要条件
产热等于散热
充分条件
一定范围,适宜比例
对流25-30
辐射45~50
呼吸和无感蒸发25-30
热平衡影响因素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蒸发散热量
对流换热量
辐射换热量
热感觉影响因素
温度
湿度
气流速度
壁面平均辐射温度
衣着
人体新陈代谢量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
有效温度(ET )
依据半裸的人和穿夏季长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环境所反映的瞬时热感觉
考虑因素:室内气温、室内空气湿度、室内气流速度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 )
-0.5 到0.5 ppd 小于等于10%
热应力指数(HSI )
依据半裸的和穿夏季长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环境所反映的瞬时热感觉
心理适应性模型
解释在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与PMV 预测结果不同的原因
室外热环境
组成
太阳辐射
直接辐射
直接到达地面,互相平行
高度角,透明度成正比
间接辐射
经大气散射,来自各个方向
高度角成正比,透明度成反比
可照时数
晴朗天气下,从日出到日落
日照百分率
实际日照时数/ 可照时数
气温
定义
离地面1.5 米处空气温度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总量
下垫面性质
大气的对流作用
地形地貌,海拔高低
日较差
低纬大于高纬
年较差
低纬小于高纬
逆温现象
空气湿度
定义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
绝对湿度
1 千克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
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的比值
湿度变化规律
日变化规律
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
年变化规律
绝对湿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相对湿度变化相反
风
描述
风向,风速
定义
压力差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移动
降水
定义
水汽经过凝结后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
描述
降水量
降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在地面上形成的厚度
降水时间
开始到结束
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影响因素
蒸发量、凝结核、水陆分布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要求
原因
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悬殊
不同的建筑设计对气候有不同要求
为了明确建筑设计与气候的关系,充分适用和利用气候
标准
主要指标
累年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温度
辅助指标
累年日平均温度大于25 和小与5 天数
分区
严寒地区
最冷月-10
冬季保温
寒冷地区
最冷月-10 到0
冬季保温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等冷地区
最冷月0 到10 最热月25 到30
夏季防热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
最冷月大于10 最热月25 到29
夏季防热
温和地区
最冷月0 到13 最热月18 到25
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
城市气候
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活动引起的特殊气候形式,气候要素产生显著变化
成因
城市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集,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人为热,人为水汽和污染物
下垫面的性质,接到纵横,建筑鳞次栉比
特点
太阳辐射弱
空气温度高,形成热岛效应
蒸发减弱,湿度减小
风速减弱,风向因地而异
雾大,能见度小
小气候
微气候
由于建筑形式、建筑布局等的不同导致相同城市气候条件下微环境的差异
热岛效应
建筑传热与传湿
建筑传热
传热方式
导热
定义
温度不同的质点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分类
导电固体间
自由电子的移动
非导电固体
相邻分子间的碰撞
液体间
分子平衡位置的间歇移动
气体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时的相互碰撞
机理
一维稳态导热傅立叶公式
导热系数
单位厚度、温差1k ,单面面积,单位时间
材料层的导热性能
子主题
影响因素
材质
干密度
湿度
温度
导热热阻
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传热系数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温度差为1 摄氏度
壁体的传热能力
对流
定义
温度不同的流体之间相对运动,互相掺和传递热能
条件
流体之间或固体表面与紧邻的运动流体之间
运动流体与紧邻壁体间
层流边界层
导热为主,温度分布呈倾斜直线
过渡区
过渡区,温度分布抛物线状
紊流区
温度分布稳定,水平直线状
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因素
固体壁面形状,大小,位置
流体与固体壁面的温差
流体的运动状况,流体的物性
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
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
气流状况
构件状况
传热方向
辐射
定义
物体之间通过热射线(0.4 到40um )传递热能
特点
内能- 电磁能- 内能
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物体都在辐射,且是相互的
不需要任何介质,不需要接触
物体的辐射
定义
全辐射本领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有波长
单色辐射本领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某一波长
辐射系数
物体向外辐射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化学性质,温度,光洁度有关
吸收反射透射系数
取决于材质,光洁度,表面颜色
辐射光谱
同一温度下,不同波长的单色辐射能力
黑度
同一温度,同一波长灰体的单色辐射本领与黑体单色辐射本领的比值,是一个小于1 的常数
辐射本领(吸收本领)
绝对黑体
绝对白体
绝对透明体
斯蒂芬- 玻尔兹曼定律
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与绝对温度的四次幂成正比
cb=5.68
C 灰体= 黑度*c b
特点
温度升高,辐射性能迅速增加
韦恩位移定律
短波辐射能增加
最大单色辐射能向短波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可见光和红外线增多
温度低时,可见可忽略不计
普朗克定律
任意温度,黑体频率与辐射率的关系,揭示了波长,单色辐射能力及热力学温度关系
定律
一定温度下,灰体的黑度与其吸收系数数值上相等
辐射换热
辐射换热系数
影响因素
温度,相对位置,物体表面的辐射系数
稳态传热
定义
温度场的温度恒定不变,通过材料层的热流大小不变的传热过程
过程
壁体的传热过程
内表面吸热
材料层导热
外表面放热
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
过程
导热、对流、辐射
导热
空气导热系数小,导热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在接近壁面的层流边界层内导热
对流
对流换热强度主要与间层的厚度、位置、形状等因素有关
辐射
取决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系数和间层温度状态
特点
辐射换热占70% 以上
通过降低间层两表面的辐射系数降低辐射传热量,如贴铝箔,且在高温侧
间层厚度超过4 厘米,增加厚底并不能有效减少传热量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有效增加热阻,且重量轻材料省,措施有效
一个厚的不如几个薄的
减少辐射换热系数,涂贴反射材料
周期性传热
定义
外界温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谐波
正余弦
特点
周期不变
振幅衰减
相位延迟
蓄热系数
蓄热系数
半无限厚壁体,表面热流波动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物理意义是表面对谐波作用的敏感程度
表面蓄热系数
有限厚壁体
原因/ 适用条件
材料都是有厚度的
相邻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和换热条件会对研究材料的表面温度产生影响
衰减度大于2 ,热惰性指标大于1 时可等于
热惰性指标
维护结构在谐波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数值等于蓄热系数和热阻的乘积
材料层热阻计算
复合材料
计算面积为垂直热流方向
建筑传湿
湿空气的危害
水分进入维护结构,使维护结构受潮腐烂,影响建筑耐久
水分进入保温材料,使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增大,保温性能下降
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
相关概念
水蒸气分压力
空气中水蒸气所占的压力
饱和蒸气压
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部分所占的压力
绝对湿度
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的比值
相对湿度
单位容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露点温度
一定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时所对应的温度td
冷凝
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析出的现象
传湿计算
蒸汽渗透系数
蒸汽渗透阻
建筑保温与节能
建筑保温的途径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利用太阳能
主要途径是太阳能的吸收和积蓄
方式
南向墙面和窗户的吸热
高蓄热材料蓄热
附加蓄热设备蓄热
具体应用(三个图)
直接受益式
集热蓄热墙式
附加阳光间式
利用地热能
窑洞,地景建筑
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
向阳避风,避免霜冻效应
布局点条结合,争取日照
体形系数不宜过大
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面积与所围合体积比值
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外墙、屋顶
q=k*t ,k=1/R ,维护结构的总热阻对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维护结构的热惰性能降低其振幅减少室外低温的影响
提高保温性能措施
内保温
外保温
夹芯保温
窗户(提高窗户保温性能措施)
开窗位置
开窗面积
提高窗自身保温性能
防止冷风渗透不利影响
争取冬季太阳辐射
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
连续使用房间,蓄热系数大
间歇使用或夜间使用房间,内表面蓄热系数应该小
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防止冷风渗透的措施
大面积外表面不朝向主导方向
利用树木,建筑,地形
提高门窗气密性
注意主要出入口防风
避免竖向交通井的烟囱效应
避免潮湿,防止冷凝
冷凝的危害
危害建筑寿命
危害人体健康
降低热阻
产生冷辐射
冷凝的检验
表面
内部
防止冷凝
表面冷凝
维护结构具有一定热阻
气流通畅
内表面采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热稳定性,防止周期性冷凝
内部冷凝
材料层的布置,难进易出
蒸汽渗透系数,有小到大
导热系数由大到小
设置隔汽层
设置通风间层和泄气沟道
利用空气间层和收汗效应
保温设计
稳态传热计算
保温设计计算
保温构造
传热异常部位保温
建筑隔热与通风
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
室外热作用
太阳直接辐射
间接长波辐射
室内外空气对流
室内设备生活生产余热
如何减弱室内的热作用
减弱室外热作用
规划和建筑布局
合理选择朝向
避免主要使用房间和玻璃遮蔽体受东西向辐射
建筑外饰面
浅色外饰面
减少影响
室外环境
利用绿化水体,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和辐射温度
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散热能力
屋顶
提高自身隔热能力
轻质保温层和重质结构层结合
保温层在外侧
例如布置在防水层和结构层之间的炉渣混凝土、加气混凝土
浅色外饰面
减少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简单、成本低,新建改建皆可用
注意对其它建筑物、道路的影响
通风隔热屋顶
利用气流带走热量
影响因素
间层厚度
气流速度
进气口气流温度
两个图
水隔热屋顶
有蓄水、淋水、喷水三种
优点是水的热容量大,降低屋顶外表面平均温度和振幅,进而降低内表面温度和振幅
并且降低量随需水深度增加而变大
缺点是
夜间向室内穿热,不利于散热
荷载大,不利于结构和抗震
防渗漏要求高
增加用水负担
种植隔热屋顶
原理
植物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生物能
植物叶片蒸腾作用带走热量
种植基质,增大了屋顶的热阻和热惰性
分类
有无土
有土种植
无土种植
布局
周边式
整片式
自由式
缺点
避免对屋顶结构侵蚀,水、肥、根
植物的选择合适
外墙
提高自身隔热能力
采用复合构造,充分利用材料性能
浅色外饰面
垂直通风间层
种植墙面
绿化遮挡阳光
建筑遮阳
通过遮挡有效的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
合理组织自然通风
原理
风压通风
风作用在建筑上产生压力差
影响因素
建筑体形
风力
风速
热压通风
原理
室内外温度差导致室内外空气密度差,下部进入,上部排出
影响因素
温度差
进出风口高度差
如何组织
合理的规划和总体布置
布局
斜列式,错列式更好
朝向
长轴垂直夏季主导风向
间距
风影区的影响
高、长加大风影区
增加厚度减小风影区
充分利用环境风
山谷风、水陆风等
建筑平面剖面设计
平面
主要房间位于夏季主导风面
辅助房间背风
剖面
开口的位置面积
四个图
利用中庭、小厅、楼梯间增加内部开口面积
通风构造措施
窗的开启方式
内开较外开好
双层通风幕墙
一个图
挡风板导风
形成正负压引导气流
两个图
减少室内设备生活生产余热
生活生产方面
设备方面
隔热设计
室外综合温度
隔热设计标准
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屋顶、东西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应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建筑日照与遮阳
日照
日照设计的任务
根据条件合理确定道路网方位,道路宽度,居住区位置,居住区布置和建筑物体形
根据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间距和朝向
确定采光口位置,大小,形状
设计遮阳构件形式,尺寸,构造
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
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所处气候区,城市大小,建筑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有效的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作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所能获得的日照时间
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房屋,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日照时间达到所需日照量所必须要保持的距离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建筑间距与遮挡计算高度的比值
日照相关概念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赤纬角
太阳在地平面的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范围-23 度27 分到23 度27 分
赤纬圈
地球的维度圈扩展到天球上
时圈
地球的时圈扩展到天球上
时角
太阳所在时圈与通过正南点的时圈构成的夹角,上午为负,下午为正
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形成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
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
地方时
又叫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子午线为正午12 时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标准时
太阳通过本时区的中央子午线作为正午12 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日照换算
高度角
sin太阳高度角=sin赤纬角sin地理纬度+cos赤纬角cos地理纬度cos时角
正午
高度角=90-/ 地理纬度- 赤纬角/
方位角
cos 方位角=sin 高度角sin 地理纬度-sin 赤纬角/cos 高度角cos 地理纬度
遮阳
遮阳分类
内遮阳
外遮阳
固定遮阳
水平式
南北向
垂直式
东北、西北
挡板式
东西向
综合式
东南,西南
活动遮阳
遮阳百叶
遮阳卷帘
遮阳篷
自动化遮阳设施
中间遮阳
玻璃遮阳
反射玻璃
低辐射玻璃
吸热玻璃
绿化遮阳
遮阳系数
外遮阳系数SD
采用遮阳设施通过的辐射量与未采用遮阳设施透过的辐射量之比
窗玻璃遮阳系数SC
透过窗玻璃的辐射量与透过3mm 普通透明玻璃的辐射量之比
综合遮阳系数
S w =SC*SD
遮阳构件的设计布置原则
合理选择材料和颜色
轻质、坚固耐久
外表面浅色,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内表面辐射系数小,减少向室内传热,壁面眩光
合理的位置布置
紧靠墙表面时,热流进入室内
离墙面一定距离时,热流沿墙面上升排走
根据要求,进行最优化的板面组合与构造
在遮阳满足要求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板面组合与构造,使其有利于建筑的通风、采光、视野、立面要求
为了减少板底热空气向室内扩散及采光通风的影响,通常做成百叶形式
遮阳设施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有效阻挡了太阳辐射进入室内
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闭窗时
温度下降明显,最高温、平均温度、温度振幅均有下降,最高温出现的时间延迟
开窗时
最高温和平均温度也有下降
对采光的影响
根据遮阳设施的形式,材料等不同,对采光有53%-73%的降低
对通风的影响
对室内通风有阻挡作用,室内通风相应的下降22% 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