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君书
这是一篇关于商君书的思维导图,包括:更法第—、垦令第二、农战第三、去强第四、说民第五、算地第六、开塞第七、壹言第八。
编辑于2022-06-12 16:34:44商君书
更法第一
人民,不可以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端,只能够和他们欢庆成功
垦令第二
根据粮食的产量来征收地税,那么国家的地税制度统一,百姓就会感到公平
不因为务农以外的事情来给人封爵加官,那样百姓就不会重视学问,也不会轻视农业生产。百姓不重视学问,就会愚昧,百姓愚昧,就不会到外国交游。百姓不到外国交游,国家就安全没有危险。农民不轻视农业,就会努力务农而不懈怠
抬高酒肉的价钱,加重收取酒肉的赋税,让税额高出成本的十倍。这样的话,卖酒肉的商人就会减少,农民也就不能纵情饮酒,大臣就不会吃喝享乐。经商的人少了,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农民不能纵情饮酒,就不会懒惰
农战第三
现在的国君通过才能和智慧选拔官吏,聪明的人就会观察国君的好恶,处理政务想方设法迎合国君。因此选用官吏不遵循制度,国家就会混乱而没有统一的法度,善于巧舌游说的人就更加放肆
圣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百姓专心务农。专心务农,百姓就朴实好管理,淳朴就容易役使,诚信便可以守城作战。百姓专心农战,就很少奸诈而安土重迁,百姓专心农战,就能用奖赏和惩罚鼓励上进,百姓专心农战,就可以让他们来对外作战
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为看到靠空谈游说的人以侍奉国君而尊贵,商人可以发财致富,手工业者也能养家糊口。百姓看到这三种人轻松又赚钱,就必定会逃避农耕。逃避农耕,百姓就会轻易迁居。轻易迁居,就一定不会替国君守土作战
明君治理国家应专心农战,去除那些无用的东西,禁止百姓学习浮华的学问、从事不正当职业,让他们专心农耕,这样国家就能富强,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了
去强第四
国家用所谓善良的人来统治所谓奸邪的人,就一定会发生动乱直至被削弱;国家用所谓奸邪的人来统治所谓善良的人,就一定会治理好直到强大
强国要知道十三个数据:国内粮仓和金库数、壮年男子和壮年女子的数目;老人和小孩的数目,官吏和士人的数目,靠游说吃饭的人的数目,商人的数目,马、牛、牲口饲料的数目
说民第五
巧言善变和聪明有智谋,是违法乱纪的助手;礼乐,是导致放荡的诱因;仁慈是犯罪的根源;担保举荐,是罪恶的藏身所
百姓勇敢,就应该用他们想要的来奖赏他们;百姓怯懦,就用他们讨厌的消除他们的怯懦。因此,对胆小的百姓用刑罚消除胆怯,他们就会变得勇敢;对勇敢的百姓使用奖赏,他们就会拼死效命
治理国家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让贫穷的变富裕,富裕的变贫穷。贫困的变富裕,国家就会强大;富裕的变贫困,农民、官吏、商人这三种职业就不会产生危害。国家能长久强大没有危害,一定能称王天下
百姓的欲望很多,能获得赏赐的只有农战一条路。百姓不通过这条路,就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所以必须专心农战。专心农战,力量就能集中,力量集中国家就会强大
算地第六
所以治国的道理,关键在开垦荒地;用兵的办法,关键在于统一奖赏。堵塞百姓从耕战之外获得私利的途径,百姓就一定会归属到农耕上;百姓专心农耕,就一定淳朴。百姓淳朴,就一定畏惧法令
人的天性:饥饿就寻找食物,劳累就寻求安逸,痛苦就寻找欢乐,屈辱就寻找荣耀,这是人之常情。人追求私利时,就会违背礼法;追求名誉时,就会丧失人性
古代的士人,衣服不能保暖,吃的不能填饱胃肠,磨炼自己的意志,辛劳自己的四肢,伤害自己的五脏,可心胸更加宽广,这不是正常的人性,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名誉。所以说名誉和利益聚集之处,百姓就会趋向那里
开塞第七
开天辟地之后人类诞生。在这个时候,人们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他们处世的原则是爱亲人喜欢私利。爱亲人,就会区别亲疏,喜欢谋求私利,就会心存邪恶。人多又区别亲疏,心存邪恶,人类就会混乱。这个时期百姓都想制服对方竭力争夺财物。制服对方就会发生的争斗,争夺财物就发生纠纷,发生纠纷又没有一个公正的标准,所以人人都不会顺心,因此贤能的人制定了公正的标准,推行无私原则,因此人们喜欢仁爱
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的方法,而守业的办法却不相同。周武王靠叛逆的方法夺取天下,却又推崇顺从国君,用武力夺取天下,又崇尚谦让;靠武力夺取天下,靠礼制守业
古代的百姓朴实又宽厚,现在的百姓智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是以道德教化为首位的德治;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是把刑罚放在首位使用法治。这是世俗之人不能理解的
刑罚与赏赐这两种手段是世人常用的。犯罪后才施加刑罚,奸邪就不会断绝。施行道义以后才赏赐,过失就不能停止。刑罚不能消除奸邪,赏赐不能制止过失,国家必乱。因此,成就王业的国君,把刑罚用在百姓犯罪之前,这样大的奸邪就不会产生;把赏赐用在告发奸邪方面,小的罪过也不致漏网
壹言第八
百姓肯为国家拼死效力,是因为国君设置了荣誉和爵位,设置了明确的赏罚制度,百姓不用靠空谈、请托私人门路便能立功。百姓喜好从事农耕打仗,是因为看到国君尊重从事农耕作战的人,轻视空谈和手艺人,更鄙视游说的人。所以百姓专心农战,他的家一定富裕,自己也会在国中显达。国君打开公利的途径而堵住私利的门路,用这种办法吸引百姓的力量;为私人效力不能在国中显达,私人也不能在国君面前有所请托
错法第九
爵位是军队的实质奖赏。因此,国君赐予爵禄,必须公开公正。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国家就会日益强大;不公正,国家就会日益削弱。所以赐予爵禄的原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
如果国君首先看重宠臣的请托,把有功的人放在后面,那么爵禄颁发了,兵力就削弱了
兵守第十二
四面与他国接壤的国家要重视防御,背靠大海的国家要重视进攻。
要谨慎地让三支军队不要互相往来。壮年男子到壮年女子的军队中,那男子就会爱慕女子,奸邪之人就会生出放纵的想法,国家就会灭亡;壮年男女喜欢在一起,害怕早晚听到战争的消息,勇敢的人也不愿意打仗。壮年男子到年老体弱的军中去,老人会让他们感到悲伤,体弱的人会让强壮的人怜悯;心中有悲伤、怜悯之情,就会让勇敢的人改变心意,而胆小的人不敢作战。所以说,谨慎地让三支军队不要互相往来,这是增强自己力量的方法
修权第十四
国家太平有三个因素:一是法度,二是信用,三是权柄。法度是君臣共同掌握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柄是国君独自控制的。国君失去权柄会很危险
不用法度,可断定人的智慧、愚笨、贤明、无能,只有尧,但世人并非全是尧。所以先王知道不能靠私议和私人称誉治理国家,必须确立法度,明确职分,符合规章的就奖励,危害公家利益的就惩罚。赏罚的法度不失标准,百姓就不会有争议。如果授予官爵不按功劳,忠臣就不会效全力;行赏赋禄不按军功,战士就不会出力
大臣侍奉国君,多数是投国君所好。国君喜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度侍奉国君,国君爱好言谈,大臣就以言谈侍奉国君。君主喜好法度,正直的人就会出现在面前,国君喜好言谈,奸臣就会出现在左右。公私界限分明,小人就不会忌妒贤人,无能的不会忌妒有功的人
徕民第十五
现在大王发布明确的恩惠,凡是各国来归附的人,立刻免除三代的徭役赋税,不用参战。秦国四境之内,岭坡、丘陵、洼湿的土地,十年不收赋税,并将这些都写在法律里,这样做足够招来上百万农民
现在我们用荒地招徕三晋的百姓,让他们务农,这样对敌国的破坏与战胜敌国带来的破坏,效果一样。秦国既获得三晋的百姓又让他们生产粮食,这是战争和生产两利的计策
赏刑第十七
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集中出自军功,没有其他的途径。因此聪慧、愚昧、富贵、低贱、勇敢、胆怯、贤德、不贤德的,都用尽自己的智慧、竭尽全力,拼死替国君效命。天下的英雄豪杰像流水一样追随国君,所以军队无敌而政令通行天下
刑罚重而坚决执行,百姓就不敢以身试法,所以国家就没有犯罪受刑的人。国家没有受刑的人,因此说:严明的刑罚不会造成杀戮
画策第十八
凡是战争都是百姓厌恶的,能让百姓喜欢去打仗的就能称王天下。强大国家的百姓,父亲送儿子,兄长送弟弟,妻子送丈夫,他们都说:“得不到胜利不要回来!”又说:“违反法令,背弃命令,你死,我也得死,乡里会治我们的罪,军队中无处可逃,我们迁徙也无处可去
仁慈的人能够对别人仁慈却不能使别人仁慈;道义的人能够爱别人,却不能使别人相爱。”因此,仁慈、道义不足以治理天下。圣人有让天下人信任的品德,又具有让天下人不得不信任的办法
境内第十九
把斩获的敌人首级示众三天,核实三天,将军认为无误,就按功赏给战士和大夫爵位。劳爵,县府过了三天还没有落实赏给战士和大夫,就撤去县尉的职位,由该县的丞尉审判
弱民第二十
所以治理得当的国家要使百姓弱。百姓淳朴就弱,百姓放纵就强。弱就会守法。强就任意而行。守法就会听从役使,任意而行就会不可控制
国君抛弃法度,放任百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奸邪就多了。百姓贫穷就会尽力致富,致富就会放荡,放荡就会产生危害。所以百姓富裕而没有战事,就让他们以粮食换取官爵,使他们每人都必须出力,农民就不懈怠。农民不懈怠,六种危害就不会产生
国家有常法,国君操控权柄,就有利于国家。所以国君以机变为贵,国家以少变为贵
百姓地位卑下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重官吏;贫穷就看重奖赏。用刑罚统治,百姓就乐于被役使;用赏赐奖励作战,百姓就会轻视死亡
外内第二十二
农民贫穷而商人富裕。所以粮食便宜而钱就值钱;粮食便宜农民就贫穷,钱值钱商人就富裕。不限制工商业,手工业者就获利,而游荡求食的人也随之增多。所以农民出力最苦,而获利最少,不如商人和手工业者。如果能使商人和手工业者没那么多,想国家不富都不可能。所以,想依靠农业来富国,粮价必须贵,而不从事农耕的赋税必须多,市场的利税必须加重
禁使第二十四
官吏虽多,工作的利益一致。利益一致就不能互相监督。利害不同,才是先王实行连坐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