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甲状腺疾病
病理学思维导图干货来了,根据课本整理的重点!!大家可以浅浅看一下下哈,期末过过过!!!主要内容有: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
编辑于2022-06-12 23:59:28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肿
定义: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非炎症、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常表现为弥漫或结节性肿大
类型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
概述: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物缺碘,山区多见 散发性甲状腺肿:分布广,女性多见
病 因
缺碘
内源性:机体对碘和T3、T4需求增加; 外源性:环境中水和土壤缺乏碘
致甲状腺肿因子(抑制碘吸收、碘纯化):高钙、高氟,硫氰酸盐,磺胺类药物等
遗传因素:有关酶的遗传性缺乏,如过氧化物酶等
高碘:饮高碘水,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
病变及发病机理:
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机制:I减少→T3T4减少→TRH增多→TSH增多→滤泡上皮增生↑
病变:眼观:轻度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无结节 镜观:滤泡上皮呈高柱状有密集新生滤泡
胶质贮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机制:I↓→T3T4↓→TRH↑ →TSH↑→滤泡上皮↑、T3T4 ↑→TSH↓→滤泡恢复→反复增生和复旧,上皮扁平, 胶质贮积,滤泡扩张,甲状腺肿大
病变:眼观:弥漫性显著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 ,切面淡褐色,半透明胶冻样。 镜观:大部分上皮复旧扁平,滤泡腔高度扩张,腔内胶质储积;部分滤泡上皮增生
结节期:(结节性甲状腺肿)
机制:因持续缺碘,甲状腺肿各部分对TSH敏感不一而有不同变化:部分滤泡上皮密集增生而成结节, 部分滤泡上皮以胶质贮留为主
病变:眼观: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镜观:部分上皮柱状或乳头状增生,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结节
临床病理联系: 1、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 2、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3、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4、少数可发生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 5、少数可癌变(1-5%)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定义:是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精神创伤
机制: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升高→促进甲状腺素分泌→甲状腺生长刺激免疫球蛋白TGI→促进滤泡上皮增生
病理变化
镜观:滤泡上皮明显增生,上皮高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 胶质稀,少有吸收空泡,间质血管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眼观: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轻-中度),质较软,暗红色,切面如牛肉状
手术前需经碘治疗,治疗后病变有所减轻,甲状腺体积缩小、质变实。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胶质增多变浓,吸收空泡减少,间质血管减少、充血减轻、淋巴细胞减少
临床病理联系
甲状腺弥漫肿大
眼球突出:眼球外肌水肿,球后纤维脂肪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粘液水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乏力等 神经系统:手和眼睑震颤、情绪烦躁,易激动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动过速,可有心脏肥大扩张,合并甲状腺机能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 ,闻血管杂音,触及震颤
甲状腺功能低下
定义: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减少或缺乏而出现的综合症
类型
根据年龄:幼儿期发病----呆小症;成年发病-----粘液水肿
呆小症/克汀病:原因:胎儿和婴儿期从母体获得或合成的甲状腺素不足, 或缺乏,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表现:骨发育障碍:四肢短小, 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 形成侏儒伴智力障碍,又称呆小病。 头颅大,马鞍鼻,面色蜡黄,口张流涎, 舌大外伸,表情痴呆,愚钝颜貌
粘液水肿:原因:肿瘤、炎症、外伤、放射等损伤 甲状腺发育不全或缺如 缺碘、药物及先天或后天性T3T4合成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垂体或下丘脑病变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多由桥本氏甲状腺炎、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所致的腺体破坏以及发育异常引起。也可由于长期缺碘、长期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甲状腺的作用所致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垂体肿瘤、产后垂体坏死引起的TSH分泌不足为多见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巨噬细胞性甲状腺炎)
病因: 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女性多见,中青年多见,起病急,发热不适,颈部有压痛,病程短数月内恢复
肉眼:不均匀轻度肿大,常为不对称,与周围有黏连,质硬、实, 橡皮样;镜下: 病变呈灶性分布,部分滤泡被破坏,胶质外溢,类似结核结节的肉芽肿(异物反应及多种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急,颈部疼痛、发热不适、甲状腺压痛和肿大, 发病早期可有一过性甲亢,晚期甲状腺严重破坏,纤维化可出现甲低;血沉增高;经及时治疗,多数可在6~8周内恢复正常;疾病具有自限性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年女性 --甲状腺无痛性弥漫性肿大 --晚期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表现,TSH高,T3、T4低
病理变化:眼观:对称弥漫肿大,表面光滑、少有黏连,包膜完整,切面灰黄,可呈分叶状,质硬 镜下: 滤泡破裂、萎缩,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淋巴滤泡,滤泡上皮细胞嗜酸性变
临床表现:桥本甲状腺炎起病缓慢,甲状腺无痛性肿大,无压痛,常为双侧。发病早期可有一过性甲亢,然后功能正常,最后因甲状腺持久破坏而致甲低
纤维性甲状腺炎
病因不明
病理变化:肉眼:不对称性肿大浸润甲状腺包膜及周围组织,质木样硬、无压痛;镜下: 滤泡少、明显萎缩(小叶结构消失)纤维结缔组织明显 增生玻璃样变,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腺瘤定义: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病理变化:眼观:多为单发,大小不一,圆形、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实性或囊性变
类型
单纯型腺瘤:正常大小滤泡型腺瘤) 包膜完整,肿瘤组织由大小一致、排列拥挤、内含胶质、与成人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的滤泡构成
胶样型腺瘤:(正常大小滤泡型腺瘤) 由大滤泡或大小不一的滤泡组成,滤泡内充满胶质,可互相融合
胎儿型腺瘤:(小滤泡型腺瘤)由小而一致、仅含少量胶质或是没有胶质的小滤泡构成,似胎儿的甲状腺组织
嗜酸性细胞腺瘤:(许特莱细胞腺瘤) 瘤细胞大、多角形、核小、胞浆丰富、嗜酸性
非典型腺瘤: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可有核分裂,肿瘤细胞不形成滤泡间质少,但无包膜和血管侵犯
甲状腺癌
定义:甲状腺滤泡细胞、C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女多于男,生长规律差异大;颈部放射治疗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类型
乳头状癌: 最常见,约60%;青少年女性多见;生长慢,低度恶性,预后好;可早期淋巴道转移,预后好;10年生存率> 80%;生存率:与大小、远处转移有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病理变化:眼观:圆形、无包膜、灰白、实性,部分囊状、有乳头 镜观:1)癌细胞立方形或柱状,呈乳头状 排列,分枝多,中心为纤维血管。 2)核重叠,有核沟,核内假包涵体 3)核透明或毛玻璃样 4)间质有砂粒体(psammoma bodies) 微小癌:肿瘤直径<1cm
滤泡性癌:较少见,20-25%;由分化程度不一的滤泡构成,恶性度较高 1)分化好者与甲状腺腺瘤难区别,主要根据有无浸润包膜、血管来确诊 2)分化差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多见,早期出现血道转移。广泛侵袭性癌5年生存率约50%
髓样癌:来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多见于40-60岁,属APUD瘤,能产生降钙素等;碘131治疗无效;癌巢之间的间质有淀粉样物质沉淀是特征之一;淋巴道转移为主,预后较好,5年、10年生存率83.2%、73.7%(美国SEER499例髓样癌分析资料显示);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甲状腺球蛋白阴性
未分化癌:又称间变性癌、肉瘤样癌;恶性程度高,中老年人多见, 女性多见,早期浸润转移。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6个月,死亡率>90% 病理变化: 肉眼:广泛浸润,灰白伴出血,坏死 镜下: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混合细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