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编辑于2022-06-18 17:32:35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形成条件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小岗村包干到户
揭开农村经济改革序幕
形成过程
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10日:《真理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上发表。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党的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于改变党和国家的历史命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
1982: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形成系列观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1984:党的12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形成理论轮廓
1987:党的十三大
确立指导地位
1997:党的十五大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南方谈话,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十三大前夕
党的十三大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特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金融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均适用)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的基本路线。
等到十九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63计划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计划。
三步走战略
有步骤分阶段的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三大 邓小平 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
第一步,从1981年~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巩固和发展,是对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包括对发达国家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党的十四大
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其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优势所在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的尊重和维护;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提出:解决台湾问题。
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国家必须统一,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国两府,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
实践运用: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嗯是历史上人民主义侵略留下来的问题。分别属于中国与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嗯
邓小平: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选拔干部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办事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