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的工作,此导图内容包括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编辑于2022-06-24 11:53:44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概述
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分班标准年龄和知识程度
出现
16世纪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伊拉斯谟
班级的地位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
班级的结构
帕森斯
正式组织
正式群体,有明确制度规定、有文件。如学校、班级、少先队、共青团
非正式组织
没制度,随意
四种类型
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
班级的功能
社会化功能
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化功能
①促进发展功能
②满足需求的功能(社交需求)
③诊断功能(发现问题)
④矫正功能(改正问题)
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①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原则)
②目标一致的原则
③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班级管理
含义
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动态(调整变化),班主任管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功能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功能
口诀:主要学习×××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基本功能
口诀:班级(基)
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最终目标、重要功能
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班级教学管理
核心
班级教学管理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
班级德育管理-班主任最经常的工作,基本职责
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如组织早操、运动会
班级生活指导
衣着等
班级管理的原则
观点①
①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
②民主性原则(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如投票选班长)
③自觉性原则(主动性)
④整体性原则(协调各方面影响:家校社一致)
观点②
方向性原则
指班级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指引学生,坚持思想领先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全面管理原则
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也不排除个性发展;一视同仁
自主参与原则
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管理者要民主
教管结合原则
教育工作和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统一,即正确的思想指引和规章制度的约束相结合
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全班每一个同学,充分发挥他们的各方面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平行管理原则
集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集体
协调一致原则
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广泛的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
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班主任依据规章制度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
集体与个人
马卡连柯
班级民主管理
师生共同管理,全体学生参与,如全班投票、班干部轮换、定期评议
班级目标管理
用目标管理驱动,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
德鲁克提出,现代管理学之父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
处理原则
教育性原则(育人)
客观性原则(了解真相、公平)
有效性原则(解决问题、效果)
可接受原则(学生心服口服)
冷处理原则(冷静、暂时不处理、≠不处理)
处理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的分类
硬文化
“显性文化”,物质文化,看得见的摸得着
软文化
“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行为作风、行为)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造班级制度文化
打造班级精神,构造班级精神文化
题
( )是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课外作业
( )是课堂的补充
课外活动和课外辅导
班集体的培养
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社会心理共同体
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班委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班规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要素
①目标要素
②活动要素
③组织机构要素
④制度舆论和班风要素
⑤人际关系要素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级体的发展目标
方向动力
建立得力的班级体核心
班干部
建立班级体的正常秩序
首先做好
口诀:守(首)班规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加强凝聚力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重要标志
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两面性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观点①
组建阶段(靠老师)
核心形成阶段(班干部、班委)
发展阶段(有良好的舆论班风,初步形成)
口诀:发疯
成熟阶段(最终形成阶段、平等和谐上进)
观点②
松散群体阶段(组建阶段)
合作群体阶段(核心形成阶段)
集体阶段(发展+成熟)
班集体效应
凝聚效应
班集体对成员有吸引力
驱动效应
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化效应
个体逐渐与集体行为一致
协同效应
全班合作,共同努力
班主任工作
概念
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班主任角色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关护者
①教育②培养③发现(优点)④激活(积极性)⑤夯实(基础)
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首要任务
口诀:手办集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心任务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两个基本任务
德育
工作的重点、最为经常性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特点
复杂性、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情感性、艰巨性,长期性,集体性与个别性
班主任工作内容-常规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
意义
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主要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②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主要方法
观察法(最基本)、谈话法、调查访问法(访问家长、同学)、分析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法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级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班会
班会活动的特点
集体性、自主性(自觉主动参与)、针对性(有主题)
班会的种类
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针对某一问题)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主性、灵活性(形式多样)、实践性(做)
分类
校内活动、校外活动
看谁组织来区分
春游(校内)
补充
首次把课外活动正式纳入课程计划
1986《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课外活动在课程计划内,但又不受限制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方式包括家校互访,家校通信
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撰写操行评定
概念
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的小结与评价
注意事项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积极诱导,鼓励为主
语言准确,内容具体
有的放矢,突出个性
依据学生守则进行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口诀:学生集体档案,活动影响评定,总结
班主任工作内容-个别教育工作
先进生工作
先进生特点
又叫“优等生”“优秀生”,指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中等生工作
中等生特点
①信心不足②表现欲不强
教育
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后进生工作(不是差生,暂时落后)
后进生特点
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教育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激发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⑤树立榜样,增强后进生的是非观念
⑥持之以恒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