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思维导图,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等内容,其知识点详细,重理解与记忆
编辑于2022-06-24 11:56:17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对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五要素三过程
五要素
学生
①主体,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要素②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③个体差异(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
教师
主导,关键(师生关系中的关键)
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
教学媒体
载体、工具
教学环境
分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过程
学习过程(核心)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看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高度融合)
从学科作用看
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应用去教学)
从学科性质看
兼有自然科学(实验)和社会科学(教学生)性质的中间科学
三个交叉,以应用为主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了解)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
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题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答案❌,是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大致时间
1920年以前:初创时期,没独立
1920-1960:发展时期,没独立
1960-1980:成熟时期,独立
1980以后:完善时期
口诀:2,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初创时期
概括
1920年以前。没独立。总体特点: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国家
人物
人物称谓
代表著作
地位
瑞士
裴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人
无
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德国
赫尔巴特
无
无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俄国
乌申斯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
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 其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口诀:俄斯基奠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国
卡普捷列夫
无
《教育心理学》
俄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题党
口诀:解饿标(标题)第一
美国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口诀:大(代)夫(父)西医标(第一个标题),标独立
大夫西医标,标独立
俄国
涅恰耶夫
无
无
倡导用实验心理学解决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问题。
口诀:恰好用实验解决学校教育问题
中国
房东岳
无
《教育实用心理学》
翻译自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中国第一本出版的心理学著作
发展时期
概括
时间1920-1960。没独立。总体特点: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行为主义占主导
西方
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的内容
学科心理学的发展
弗洛伊德的理论
精神分析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中国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6年,心理学家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口诀:发型(行为)中(中国)廖世承一标(第一个以为标题),陆志伟翻桑代克
发型中廖世承一标,陆志伟翻桑代克
成熟时期
概括
时间1960-198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
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西方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育改革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加涅学习分类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国
1962年,我国成立了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领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我国心理学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口诀:成熟西认知,中文革
完善时期
概括
时间1980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西方
布鲁纳专题报告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中国
1980年初,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新成就
口诀:晚膳(完善)后布鲁纳主思作文,中国潘菽标题
晚膳后布鲁纳主思作文,中国潘菽标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②教育性原则(对人有利。反例华生实验中的小阿尔伯特受到伤害)
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实际出发)
④系统性原则(把人作为整体)
⑤发展性原则(考虑心理变化)
伦理性原则(保护人不能伤害人,遵守道,和教育性原则一样)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教育教学过程并记录下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
直接观察并记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间接了解
收集资料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个案指某个学生或某个家庭
一个人或一类人
教育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
实验室实验法
严格
推广不通用
自然实验法
好推广
又具有真实性
具体见教育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研究取向上
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
在研究内容上
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认知(智力方面)与非认知(情感、动机)。传统领域(动机)新领域(计算机、AI)
在研究思路上
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认知观(感觉、知觉、记忆等都分开了)→人本(整体)
在学科体系上
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
在研究方法上
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题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特点
共性、动态
包括
认知过程
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特点
稳定、静态
包括
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结构中最活跃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较稳定)
能力
人格
气质
性格
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
“爸爸”们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