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8 失业保险【社会保障学】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社会保障通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失业保险概述、失业保险管理、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管理学基础】,管理绩效及其控制,详细的总结了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的评价,管理绩效的控制与提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哦~
现代社会保障通论,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小伙伴们快速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内容要点。
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第8章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概述
失业保险
相关概念
就业(概念)
我国法定劳动年龄
失业(概念)
失业的四要素
失业率
失业的六个类型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的特点
①失业保险的对象是失业劳动力;②失业保险的功能多元化
③失业保险呈周期性特征;④失业保险资金采取现收现付制;
失业保险的分类
1.按国家、雇主、个人的不同责任分担(即参保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失业保险
美国、加拿大、中国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丹麦、冰岛
2.按受益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不同
权力型失业保险
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都属此类
调查型失业保险
(失业救助);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
3.按失业保险制度不同层次的安排
单一型失业保险
仅一个层次(权力型或调查型)
复合型失业保险(权力型+调查型)
①美国的“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叠加形式;
②加拿大的“强制性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援助形式;
③德国的“失业保险+事业救助”衔接形式;
④日本的“强制性失业保险+补贴性自愿保险”的形式;
失业保险功能
①保障基本生活;②促进就业;③合理配置劳动力;④稳定和调节功能;
失业保险管理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①非自愿失业;②处于法定劳动年龄;
③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④失业前履行一定义务;
(失业者的资格条件)
失业保险筹资
筹资原则
最大限度做到资金筹集与资金支出相当—收支平衡;
筹资方式:现收现付制
筹资方法
①征收失业保险税;
②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征收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③按固定金额征收;
资金来源
①用人单位或雇主缴纳的;②劳动者缴纳的;③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营收益;
缴费比例
三方共同负担:政府、企业和被保险人;——德国、瑞典、加拿大、日本
双方共同负担:企业和被保险人;——法国、荷兰、希腊
双方共同负担:政府和企业;——美国的大部分州、意大利、埃及;
一方全部承担:企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
一方全部承担:政府;——英国、澳大利亚、智利
失业保险给付
失业保险金最主要的两个使用方向:①给付失业保险待遇;②促进就业;
失业保险金的给付原则
①必需性;②适度性;③合理性;④可行性;
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
给付额度计算方法:①薪资比例制;②均一制;③混合制;
失业保险给付待遇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条件
①非自愿失业;②法定劳动年龄;③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④缴费义务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
①等待期(一般3——7天);
②最长给付期限(国际78—156天):我国(X为年数)
1≤X<5,12个月;
5≤X<10,18个月;
X≥10 ,24个月;
③失业保险的封锁期:五种情况;
失业保险待遇的终止——7种情况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阶段
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1986——1993)
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1993——1999)
失业保险制度的确立(1999——至今)
现实问题
①数据统计还有待完善;②实际覆盖面任然较窄;
③收支运行情况不良;④统筹范围过窄,层次较低;⑤监督机制尚未健全;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①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率上升;
②制度设计不合理带来的非周期性;
③新型就业方式带来的多样化挑战;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路径
①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②促进就业保障立法;
③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
④加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监管;
⑤增加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