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近代主要教育家
第七章近代主要教育家知识思维导图,包括:英国(洛克、斯宾塞)、法(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美(贺拉斯曼)。
编辑于2022-07-09 20:15:06第七章近代主要教育家
英国
洛克
介绍: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科教育、绅士教育倡导者,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世俗性,功利性,个人主义,《教育漫画》
教育著作—《教育漫画》 洛克代表作《教育漫画》,全书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从德智体进行 绅士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实干人才 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认为家庭教育是绅士教育的最好途径啊,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并作详细论述的
教育思想—“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和知识都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因此,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洛克的白板说,表明他是主张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他把经验分成外在经验—感觉和内在经验—反省,是认识的来源 最后,他认为五官的感觉只能了解物体的部分性质,只有内心反省才能了解复杂概念,不彻底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构成了洛克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教育内容—绅士教育 体育:1.重视体育,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首先论述了体育的目的、原则、价值 2.看重人忍苦耐劳的能力,认为要从小不断逐渐养成习惯, 3.最后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幸福的工作、生活才能克服和开拓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苦环境 德育:1.认为德行是第一位,道德观念来自教育和生活环境,德行原则是自我克制,服从理性, 2.提出了德育的方法,重视早期教育,教育者要用理性领导约束儿童,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尽可能不使用体罚,但也不能放纵溺爱 3.另外还具体论述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的美德,尤重礼仪,认为礼仪是绅士必备的品质,礼仪要得体 智育:1.论述的学问的价值和做学问的途径 2.认为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儿童感到愉悦 4.培养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求知,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尊重学生兴趣,使其热爱、尊重知识
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及世俗化和功利性为显著特点,其教育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英国及西欧教育现代化做出的贡献,但他教育思想仅仅局限于绅士教育,缺乏夸美纽斯民主性
斯宾塞
介绍:19世纪,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教育论》,科学教育代替古典教育
教育目的论—“生活准备说” 斯宾塞第一次从外教史上提出了教育预备说 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他认为,准备过完满的生活是教育应该履行的功能,也是评定教育课程唯一理性的判断方式 生活是全面的、整体的、涉及范围极广, 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科学教育,适应生活生产需要 知识价值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知识的价值取决于知识给人带来功利的大小,给人带来幸福的程度,以及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效果 确定知识的比较价值,就是确定哪些知识对我们最有用处,在他《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指出最有价值的是科学 1.为了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维护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 2.为了谋生,间接自我保全,最有价值的是科学 3.为了抚养教育子女履行父母职责,最正确的指导是科学 4.公民合理调节自己行为所必须的是科学 5.艺术的完美创造和最高欣赏,还是需要科学 并且他认为时间有限,我们应该集中时间、精力做最有意义的事 课程论—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根据知识价值的比较顺序以及人类五种生活活动,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对应的课程是生理学、解剖学,阐述生命、健康的规律,旨在保全维护个人的生命和健康 2.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对应的课程是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 3.抚养教育子女,履行公民职责,对应的课程是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对应的课程是历史学,有利于人们调节自己行为,更好的履行公民职责 5.在闲暇时间满足休息和娱乐需要的活动,对应的课程是文学艺术,包括音乐,雕塑,美术,诗歌
评价:从斯宾塞所设计的课程结构来看,以科学知识为核心,兼顾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双重需要,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冲击了英国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法
爱尔维修
狄德罗
拉夏洛泰
美
贺拉斯曼
苏联(俄)
马卡连柯
介绍:苏联早期,实践,教育
教育目的:把青年一代培养成真正有教养的苏维埃人、劳动者,一个有用的,有技术的,有学识的,有政治修养高尚道德新,身心健全的公民,能够自觉地,有毅力的,有成效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捍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1.集体主义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核心,明确了以集体为主要教育对象,主要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因此,他的教育理论可以概述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2.教育的方法方法既是总的和统一的方法,又是使每个单独的个体能发挥自己特点,保持个性的方法要避免两个危险倾向1.抹杀个性特点,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一样的2.觉得跟着每个人跑,企图用毫无希望的对单独的每个人的方法对千千万万的学生 3.集体教育的原则
凯洛夫
赞科夫
介绍:20世纪60-70,教育家、心理学家,《教学与发展》通过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实验,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发展性教学理论 1.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使他们在发展的基础上,自觉的掌握知识技能,有力的破除了掌握知识混同于发展的旧观念,突出了教学的发展功能 2.一般发展既非特殊发展,也区别于智力发展,是包括智力发展、道德情感发展、意志发展、身体发育各方面的,扩大发展内涵 3.深刻揭示了发展的内部源泉和外部源泉的辩证关系 4.提出要使教学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教育的全面,综合,整体性,并把这种教育体系称为小学教育的新体系 5.从整体观念来看,提出思维活动,观察活动对研究儿童发展的三条线索,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论证 6.强调研究和揭示学生精神需求的外在表现的重要性(爱好、兴趣、动机)
发展性教学原则 1.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学生的智力,使其深刻理解所学知识。速度的把握取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一学习材料有一定难度,二是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掌握,难度范围限定在最近发展区之内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理论知识是指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掌握课程结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高难度教学原则的补充,高难度指必须提高理论知识的比重,而非一般抽象的难度标准 4.班上所有学生(最差学生)获得一般发展的原则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差生很难发展,因为没有致力于把学生的一般发展看做最重要的教育目的,解决学习差的问题,增强学习信心,启发求知欲,弥补缺乏的心理品质,是前面四条原则的总结,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评价:赞科夫的教育实验成果被苏联教育理论界承认并运用于教科书和教著作 但是他主要是从儿童心理的角度进行,过分强调了认知上德育,忽视了社会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要求的
苏霍姆林斯基
介绍:二战后苏联,理论+实践,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论体系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含义 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人在品行上和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个人和社会兴趣的多样。 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是社会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创造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是有道德和文化修养的人,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和公民,是树立在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全部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
德育:德育占主导地位并应及早进行,重点在于培养道德信仰和道德情感,以及良好的道德习惯
智育:主要内容在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知识创造的能力,培养劳动技能,以及知识的实践应用,目的在于发展智力,智育的核心是世界观的形成
体育:重视体育,认为是健康的重要因素和生活活力的源泉,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学校环境,教学设备,学校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学生习惯于积极休息
美育:对美育的重视来自于他对情感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为基础,是教会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劳动:劳动是学生认识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主要途径。 劳动教育的任务是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让他在少年青年时期对劳动产生兴趣热爱劳动
和谐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育与创造性劳动结合,与自我教育结合,课堂课外校外教育结合,学校家庭教育结合 1.通过实例、各种活动、以及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信仰、情感 2.除学科教学之外,通过思维课,培养他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课外小组活动,培养他的探索精神求知欲 3.通过体育课和经常性的运动锻炼,促进他意志的培养和体型的美观 4.通过艺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音乐、绘画,提高对美的欣赏,理解,感受以及创造 5.通过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完善劳动的技能技巧的培养
评价:1.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研究是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 2.他在结合教育实际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得出了比较正确的结论,这也是他说的历史思维问题 3.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基本原理的深入掌握和应用,是使他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