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和层次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运用系统方法将理论换成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教学系统研究的对象是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的系统
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区别
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教学论研究对象:教学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性质:理论性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对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计划;性质:应用性学科。
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相同点:为了优化学习 不同点:前者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后者进一步确定优化学习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
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
学校系统: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研究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本质
设计的含义
前理性设计活动:发现、创立和著述活动(感性到理性认识)
后理性活动:理解、设计和加工活动(理论的运用阶段)
设计活动的特征
具有普遍性
重要的后理性认识活动
主体是设计者,客体是“理论本身”
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活动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界定
描述性理论: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规定性理论: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
加工系统:接受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九段教学事件:1、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 2、告诉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有意激发先前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4、呈现刺激材料:通过各种媒体为学生呈现具有鲜明特征的学习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学生离不开教师的学习指导,主要是使学生不偏离正确的学习方向 6、诱发学习表现:促使学生做出反应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7、提供反馈:学生的表现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告诉学生 8、评价表现:学生的学习是否产生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加以确定,如:测试评定 9、促进记忆和迁移: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并将其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即所谓举一反三
加涅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指挥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瑞格卢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细化理论提供认知学习理论宏策略 成分显示理论提供微策略
细化理论的由来
抽象程度越高知识层次越高
认知结构知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网状学习”理论
细化理论的内容
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种策略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
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和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学科:问题求解,方案如何寻找和决策如何产生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新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背景
“老三论”发展到“新三论”
教学系统设计新动向
混合式学习
“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应用
研究对象:系统 有序与无序、平衡与非平衡
新的系统方法特征
保证系统“开放性”
全面体现“非线性”
充分运用“协同性”
有效实施“涨落性”
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教学设计
整体性教学系统设计:学习任务、支持性信息、即时信息、部分任务练习
基于情境理论的教学策略设计
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
泛在学习
MOOC或慕课
翻转课堂
学习任务是核心
描述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