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第一章辩证唯物论——意识观
马原第一章辩证唯物论——意识观知识总结,包括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等内容。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篇关于1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维导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10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趋势的思维导图,包含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政治
总结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两种关系
不可分割
对立统一
如何区分这两种关系嘞?
若二者是相同词性(比如两个名词、形容词)则是对立统一
若二者不是相同词性,则是不可分割(比如,我、好看的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不可分割的)
辩证关系可以当作对立统一来理解
原因和结果
有因必有果是对的
有其因必有其果是不对的
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辩证唯物论
意识观
派生
意识的起源P11
意识的概念
意识1、是物质世界(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是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本质)(第三个是关于意识最标准的定义)。
意识的来源
意识从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性感应,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是人独有的)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语言——物质 语言含义——意识
意识的本质P11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作用P12
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
头脑具有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P13
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区别(P13表格)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
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说代替就不对,说转化就行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
物质可以转化为(变成)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变成)物质
意识对物质既具有依赖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一直的辨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三个前提
从实践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历史领域当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体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P14
内容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用来否定二元论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用来否定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用来否定旧的唯物主义
体现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没有物质也就没有意识,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理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实际: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