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思维导图,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编辑于2022-07-24 11:22:53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时期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与质的规定性
1.教育概念的界定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古代教育的特点
3.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述
1.人的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2.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
3.个体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
3.文化
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述
2.教育目的的意义
3.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相关理论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
4.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我国的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建构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1
3.终身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
2.学制的类型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2.学制制定的依据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课程
课程的概述
1.课程的概念
鱼精动腚
育人目标
特定的知识经验
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
蕴含着计划与设定
育人目标:目蓝
课程内容:内心戏精
课程三种表现文本
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教材
2.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
理想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
实行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4.课程的实施文本
课程理论的发展
1.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2.杜威的经验课程
3.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4.泰勒的目标模式
课程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7.课程的一元化与课程的多样化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含义与步骤
2.课程目标的设计
3.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改革
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其他内容
教学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
双边互动的教育活动
学生在教师引导
掌握、发展、陶冶、养成
2.教学的意义
对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对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主要工作
3.教学的任务
技之思品
掌握知识、技能、技巧
发展智力、体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正确价值观、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叫嫁人为心爽
交往说
价值目标说
特殊认识说(认识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的定义
教学过程的特殊之处
全面发展说(身心全面发展)
双边活动说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概述
2.中小学常见教学原则
3.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3.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5.教学评价的改革
德育
德育概述
1.德育的概念
广义
社会和个人
母鸡细足
正思道法
道法治私心
狭义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
母鸡细足
知情意行
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德育的特点
培养人的道德
追求善良与生活的意义
培育人的个性
3.德育的功能
学校德育对学生品德有育德功能
对社会发展体现出社会功能
不仅有正功能,还有负功能
4.德育的任务
培养合格公民
培养社会主义者
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5.德育的内容
从广义德育看德育内容
道法治私心
从狭义看德育内容
包括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基础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起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2012年党十八大提出的
我国德育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
子主题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狗叫唤
知情意行
针真多
整体性、多开端性、针对性
自我建构
学生对环境影响的主动吸收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教导
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相互促进
自我教育
一:意义
是德育的重要条件
是德育的重要标志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绿:规律
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应顺应德育发展的规律
狗:构成因素
往家跳
自我期望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活动就是将外部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品德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
1.德育原则
李叔因肠炎至关机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德育方法
蒋淘洋服修炼
德育途径
1.德育课程与直接的道德教育
2.全方位德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
校办寻剑客团伙
教师与学生
教师
1.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
学生情况复杂性决定着教师劳动复杂性
教师任务多样性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广泛性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试
示范性是教师劳动最突出的特点
与其他劳动不同点在于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笑
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的特殊劳动过程
创
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教师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
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业
工作领域针对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领域
需要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来培养学生
专门教学技能来授课和培养学生
对教育工作有充分教育情怀
2.教师劳动的价值
社会价值
宏观上,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巨大贡献
微观上,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与幸福
个人价值
首先在于教师的劳动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发挥才能
促进自身完善发展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
享受一般劳动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莫(模)
知(滞)
音(隐)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教
研
愁
倒
理
发
义务
祸
孩
爱
高
功
德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
朋
瘦
心
血
管
严
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
冲突
扑
地
厌
家
解决
客观上,国家和社会要提供支持
提升教师待遇地位
创造培养教师条件
提高教师思想修养
主观上,教师自身努力是关键
加强教师自我意识
统筹兼顾多种角色
学会控制情绪
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师
生
家
信
活
着
差
职
权
5.教师的素养
德
高尚的师德
教
学
生
挤
人
文
宽厚的文化素养
焦
专门的教育素养
丽
能
演
心
健康的心理素质
6.教师的培训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紧迫性
分布结构失衡
质量不均衡
队伍不稳定,师资流失多
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理论1美国凯兹
身强心熟
理论2中国叶澜
肥腻生污渍
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个体专业化发展途径
意
图
陪
鬼
改
旧
反
腐
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途径
专
陪
茶
饭
学生与师生关系
1.学生观
尊重主体性
独立性
差异性
发展性
子主题
个性自由
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点
生活经验和体验
兴趣与需要
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性
2.师生关系
类型
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教育关系
心理关系
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尊重和理解是创建的关键
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
充分信任,让其做课堂主人,做教育教学主人
民主公平对待学生
尊重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教师要做到移情体验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意义
教育者和组织者
全面管理者
全面发展的主导者
任务
协调
组织1活动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对,,,全面负责
班级培养向上集体
每个学生发展
子主题
2.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私
信
多
带
只
肠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老
外
几
家
旧
工
会
要
拼
命
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生态功能与归属功能
教导功能与自主功能
社会化功能与个性化功能
2.学生群体及其主要类型
班集体
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含义
驱赶邻友
特点
许愿小头不稳
参照群体
3.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建阶段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4.培养集体的方法
鱼
活
个
美
后
呕
和
睦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的含义
人财时空無音信
芳心
学校管理的特性
教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
管理者不局限于组织者和执行者
父
强调平等人际关系
管理者满足师生员工需要
管理者换位思考
创
管理对象
管理过程
文
从。。到。。
考虑社会文化对学校的影响
建设品牌,形成特色
2.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
学校管理者
学校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手段
学校的组织机构
学校的规章制度
3.学校管理体制
含义
体制是机构和制度的结合体
是学校管理的枢纽
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
全局性
根本性
持久性
内容
学校管理体制包括
学校组织机构体制
规定机构的设置、职责权
学校领导体制
学校由谁领导负责
4.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受委托
在监督
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
法人代表
对外
对内
教
研
行
实施校长负责制应注意的问题
校
校长权责统一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当
从大包大揽解脱出来
团结师生支持校长
用马克思主义教育
职
避免校长独断专行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校长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法渠道
保证决策科学合理
学校管理详情与发展趋势
1.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的目标
概念
作用
导向
激励
调控
评价
目标定位
现代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
发挥学校效能,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的要求
保持各种管理目标的协调一致
学校管理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
部门管理目标与学校管理总目标
学校管理者目标与被管理者目标
建立高效率的管理组织系统
从静态
从动态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队伍
考虑队伍
信赖放手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保持生机活力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特点
用信息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学校管理的过程
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
技
师
简
结
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2.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管理
教学思想管理
教学组织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基本内容
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
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坚持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
坚持全员教学质量管理
坚持全因素教学质量管理
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
总务管理
3.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法
法治化
含义
为什么
如何做
师
生
发
明
政
治
人
人性化
含义
如何做
人
竟
嫁
个
文
官
笑
校本化
含义
如何做
剪
辑
笑
颜
名
民主化
含义
如何做
奸
保证
精
根本
分
关键
人
基础
星
信息化
含义
意义
如何做
调
戏
宿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