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海带栽培
这是一篇关于海带栽培的思维导图,包括:收割与加工、病害与防治、解决海带病害的根本方法。
编辑于2022-07-24 19:11:31海带5
收割与加工
海带收割太早: 含水量大,制干率低,质量差 收割太迟: 水温升高,海带稍部脱落腐烂流失因此必须适时收割才能获得高产
收割期海带的标志
1、基部为半圆形 2、叶片柔韧,紧握不脆,折叠不断3、色泽为浓褐色 4、鲜干比9-10: 1——6.5: 1 5、最适厚成的水温:最高19.7℃,最低15.3℃,平均18℃ 南方必须在水温达到17℃以上时进行收割
收割日期
北方:5月上、中旬开始,6月底、7月初结束 南方:4月中、下旬开始,6月上,中旬结束
收割方法
1、间颗收:海带在同一串苗绳上厚成早晚不同,收割时采用厚成一颗收一颗的办法 2、间绳收:垂养分节的苗绳采用成熟一节收一节,成熟一绳收一绳的方法
加工
1、淡干:把海带运到晒菜坊,靠太阳直射晒干优点:质量好,色泽及营养成分被破坏较少缺点:受天气影响较大 2、盐干:用盐腌后再晒干,用盐量20-25 %优点:受天气限制小 缺点:营养成分损失较多,产品质量低,耗费人工,且不能作为提取碘、胶的原料
病害与防治
培育苗期间的病害及防治
1、脱苗与烂苗
病因
由褐藻酸降解菌产生的褐藻酸酶使海带组织降解软腐
预防措施
1))海水温度控制在8℃以下,最佳为4一4.5℃,抑制微生物的繁生 2)采孢子时减少附苗的密度 3)种海带室内度夏时,隔离种藻和育苗用水系统 4)及时清理脱落腐烂的藻体和游离于培育海水中的海带胶体
2、配子体的变态死亡及幼孢子体的变形烂
病状
1)胚孢子时期:胚孢子不萌发,萌发管萎蔫,原生质流动慢 2))配子体阶段:生长迟缓,生长期延长,细胞壁变厚,色素体呈灰黄色,进而原生质体收缩出现质壁分离而死亡 3)卵和卵囊形成阶段:病卵自突出部分或整个收缩不能排出而死亡 4))幼孢子体阶段:不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部分细胞增大,排列不整齐、形成畸形孢子体,最后死亡
病因
1)种海带成熟过渡或不够成熟 2)附苗器处理不好,单宁酸等有毒物质释放出来 3)水质恶化 4)病原菌感染
预防措施
1)采苗前用漂白粉消毒育苗系统 2)种海带度夏系统同育苗系统分开 3)采孢子时期的自然海区温度不能超过22℃ 4)加强洗刷,切除叶片上的病烂斑点,消灭菌源 5)降温,用低温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3、绿烂
病状
叶片的尖端变绿、变软而逐渐腐烂脱落,而后发展到整个叶片,也有的幼苗从尖端开始发白,逐渐扩大,直至幼苗死亡
病因
光照不足是引起绿烂的主要原因,缺乏氧气也会引起绿烂的发生
预防措施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增加幼苗的生活力 2)增加新水量,加大流速,改善幼苗的生活环境 3)剔除大苗 4)降低水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5)加强育苗器的洗刷,及时将病烂藻体洗刷掉,不让其蔓延 6)充气:充气补充水中的氧气 7)夜间换水:晚上易缺氧,所以晚上换水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
白尖病
病状
藻体前端1/3处突然变白,而后脱落掉。在显微镜下观察,可明显看到细胞内的原生质失去,色素分解掉,只剩下一个空细胞 在发病藻体的病灶周围,往往看到一圈细胞,色特别深,色素粒较大,类似愈伤组织,我们称为“色素环”,它的出现往往标志着病烂已被控制住
病因
突然受强光剌激,局部藻体受强光照后而发生光氧化过程,从而将细胞内的色素全部分解掉,而使细胞呈现白色
预防措施
1)注意适宜的光强和均匀度,尤其不要使小苗受到突然的强光刺激 2)经常活动苗帘 3)对已发病的育苗器应集中起来加强洗刷,及时洗刷掉病烂部分 4)适当加大水流量和换新水
养成时期的病害和防治
绿烂病
病状
叶片梢部边缘变绿,变软,或出现一些绿色斑点,而后腐烂脱落。随后绿烂逐渐向叶片下部蔓延,严重时使叶片烂掉大半,甚至整株烂光。表皮细胞内色素体有分解现象,藻褐素被分解破坏,仅剩叶绿素,组织呈现绿色,原生质不丰满,细胞之间疏松。
病因
光照不足
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 多在4-5月份,南方早于北方 2)苗绳 : 从苗绳下部的海带开始,海带所处水层越深绿烂越重,夹苗密度和放养密度大的绿烂重,发生的时间早 3)水流 : 潮流小,发病重,大面积养殖的中心发病重 4)海区 : 海水由清变浊,透明度减少时,容易发病
预防措施
1)提升水层或倒置 2)切尖或间收 3)稀疏苗绳 4)洗刷浮泥
白烂病
病状
先从叶梢的边缘变白腐烂,然后蔓延遍及叶梢并向生长部方向发展,腐烂的部分有时呈现红褐色
病因
光照突然增强、透明突然增大
发病规律
1)多发生于5~6月,海带长时期营养不足,水温高水流缓慢的情况下易发病 2)苗绳上部白烂重,下部轻;叶片色浓褐,平直部分大,藻体厚的海带白烂轻;而色淡,体薄质脆的凹凸期海带白烂重,发生的时间早 3)浅水区,大面积栽培的中心区发病重;水流畅通的边缘区发病轻 4)水瘦海区易发病,营养不足,抵抗力减弱时易发病
预防措施
1)从育苗开始就抓好施肥工作 2)根据海况变化,适时调整海带的受光条件,合理的栽培区布局,使栽培区水流畅通,海带处于良好的环境条件 3)降低水层,合理调光 4)切尖和洗刷
点状白烂
病状
先从叶中部的叶缘或同时于梢部叶缘,发生很多小白点,白点逐渐增加和扩大,病变部叶片变白腐烂,或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并向叶片的生长部和中带部蔓延,严重时整个叶片烂掉
病因
光照突然增大
发病规律
1)多发于5月前后,有时在夏苗暂养期间亦有发生 2)风和日暖的天气,透明度突然增大时,极易引起发病 3)大面积栽培的中心区和放养水层浅容易发病 4))凹凸期,脆嫩期,细胞含水量大时,发病重 5)水浅流缓海区发病重,水深流急的海区发病轻或不发病
预防措施
1)控制养殖水层 2)减少放养密度,使潮流畅通
泡烂病
病状
在叶片上不分部位的发生很多水泡,水泡破裂后,便沉淀上一些浮泥而变绿腐烂成许多孔洞,严重时叶片大部烂掉
病因
大雨后大量淡水流入海中,使海水比重下降,导致渗透压的改变,使海带细胞失去了正常控制渗透的能力而侵入过多的水分所引起的
防治措施
降低水层
柄粗叶卷病
病状
假根短而萎缩,柄部粗肿,叶卷缩,叶片出现各种类型的卷曲 症状表现的次序是:首先表现于假根,其次叶扭转,最后卷曲呈各种形状,发病藻体脆而易断,叶片上呈现网状皱摺,叶体增厚,有时叶片髓部纵裂为二
病因
传染性病害,病原体是一种类菌质体MLO
发病规律
1)发病水温一般在6-8℃,5℃以下为发病盛期,10℃以上病情发展缓慢或停顿,好转 2)在水深、流大、光照强、水肥的海区发病少而晚;反之,发病早而重 3)分苗晚、放养水层浅、养殖密度大者发病早而重;反之,发病晚而轻
防治措施
1)分苗后及时施肥,低温期也要施肥,促使海带快速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及时拔出患病海带,防止病害蔓延 3)合理密植,改善光、流、肥,增强抗病能力,从流速大的海区移到流速小的海区,加大浮筏的行距和区距,使潮流畅通
黄边病
病状
叶片尖端有1/3-1/2,严重的有2/3带黄的边
病因
缺肥和光照不足
防治措施
加强施肥工作,特别注意后期的施肥
解决海带病害的根本方法: (1)因地制宜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结构 (2)满足海带前期的营养要求,及时勤快地调节海带的受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