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经(自由资本主义)
考研政治知识思维导图,包括:简单商品经济(劳动价值论)和发达商品经济(剩余价值论)两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7-24 22:11:43政经 (自由资本主义)
简单商品经济 (劳动价值论)
价值是什么
商品经济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的经济,只满足个人或单位的需要, 不是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含义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分类
简单商品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复杂商品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商品二因素
价值(抽象劳动创造)
价值就是劳动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相关概念
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价值如何衡量
商品价值(质/实体)
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抽象劳动)
商品价值的量(商品价值的多少)
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量
按劳动时间计量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价值如何表现
发展经历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
概念
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商品定价,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贮藏手段
退出流通领域,足值的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清偿债务,租金缴纳等延期支付
世界货币
前述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价值有何规律
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必劳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
平均利润出现前
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平均利润出现后
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垄断出现后
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作用和后果(相互对应)
积极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消极
社会资源浪费
收入两极分化
阻碍技术进步
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社会劳动(抽象劳动):劳动者在社会工业体系中,从事某一商品生产,劳动属于社会中劳动的一部分,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具体劳动):劳动者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具有私人性质的劳动
发达商品经济 (剩余价值论)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劳动就是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的人
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
实质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劳动力的使用,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
使用价值方面,劳动力商品的可以增殖,一般商品的不可以增殖
价值方面,劳动力商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般商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两重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质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
必要劳动:劳动力价值(工资)
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资本家利润)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根据两种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只转变物质形态,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劳动力的价值
剩余价值
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m’=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工资) 或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 或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工作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结果 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原因
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长度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价值的获得是同一行业内 平均利润是不同行业之间
资本的积累
概念
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实质源泉后果
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资本规模,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源泉:剩余价值
后果:社会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全部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基础上重复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的有机构成
自然形式上-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
价值形式上-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子主题
资本有机构成(约等于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技术构成变化,价值构成变化,有机构成一定变化
技术构成不变,价值构成变化,有机构成不变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本价值构成发生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相对过剩人口
流动的、潜在的、停滞的过剩人口
资本的循环与再生产
三种循环及相应的职能
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职能
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
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职能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
资本周转的时间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
划分资本的三种方式
资本在生产中是否带来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循环中执行的职能不同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资本在周转中的作用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
本质
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表现
“劳动的价格”/工人全部劳动报酬
平均利润形成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
不同行业间不同部门间
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成本( c+v) +平均利润(c+v)✖️利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角度
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