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总结,包括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的本质等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超全!最细节的中国近代史时间线梳理图,纵向罗列各历史事件的要点,拯救背记困难户!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马原:第五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知识总结,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内容,很详细,需要的可以看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内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时势造英雄
历史唯心主义:英雄造时势
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运动背后的物质动因
只看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
含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
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实践是第一位的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含义: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统治阶级为实自己统治,推行的文化宣传)
社会形态
经济形态
政治形态
意识形态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换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会相应的或早或迟的发生变换和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文化
其一、文化为社会提供思想保证
其二、文化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其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统一共同体,一体化格局)
其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不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在实践中,人类改造和影响自然的物质力量(人与自然)
生产力要素
实体要素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资料(如: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人与人)
静态、狭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性作用)
人与人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动态、广义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 ~~~蒸汽机-资本家社会(科学技术变革)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合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阻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规律)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和形式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是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反之将其足而左右。
方法论意义
揭示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如:我国的公有制)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上层建筑(制度、设施)--主导地位
思想上层建筑(观念、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需要决定产生
第二,性质决定性质
第三,变化发展决定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适应的的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不适应的反之阻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第二规律)
新建立的上层建筑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上层建筑一旦形成,成为一种相对力量,具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
经济基础总会变化,但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造成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
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陈旧的经济基础时,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会成为阻碍,矛盾加剧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主要矛盾(会变化)
人类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社会形态的内涵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社会形态的特点
社会形态内容是全面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3、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
第一,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者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
二是取决于交往
三是取决于对历史的必然性与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第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重要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既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五、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适当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国家的实质: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源自德国古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