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咳嗽
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但如果咳嗽不停,由急性转为慢性,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如胸闷、咽痒、喘气等。咳嗽可伴随咳痰。
傅青主女科痛经五大因总结,包括肝气不舒、肝郁化火、肾虚肝郁、肝气上逆、下焦寒湿。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主治: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咳嗽痰多,四肢拘倦,胸满气短。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方歌: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组成:麻黄9g、苦杏仁9g、甘草9g
加减:肺寒甚者,加细辛、干姜;肺热者,加石膏、黄芩、桑皮;痰多者,加陈皮、半夏;咳甚者,加紫菀、百部、款冬花;气逆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止咳散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现代临床应用以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方歌:陈百桔荆紫菀草白前
组成:桔梗9g、荆芥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甘草3g
加减:若外感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证较重者,加防风、紫苏、生姜以解表散邪;湿聚生痰,痰涎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除湿化痰;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贝母、知母以润燥化痰。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
方歌: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9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3g,桔梗6g,甘草3g,苇根6g
加减: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犀角以清营分热;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甚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咳;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咳嗽咳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凉血止血。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方歌: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身,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病此方珍。
组成:半夏15g、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
加减: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三子养亲汤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为宜。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组成:紫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9g。
加减:如痰多而稀者,加细辛、干姜;胸闷气促、痰多不利者,加厚朴、杏仁;若有表邪,加苏叶、前胡。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主治:痰浊阻肺,蕴而化热证。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痰浊阻肺,蕴而化热证。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现代临床应用1.慢性咽炎用于阴虚火灼证,反复咽部痛胀、干燥,伴咽部异物感,干咳无痰,心烦少寐,咽部充血,黏膜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突起,舌质红,苔微黄而干,脉细数。2.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用于痰热郁肺证,外感发热后咳嗽加剧,痰黄稠难咳,晨起量多,咽痒,胸闷气急,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听诊肺部有干、湿性啰音,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方歌: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 ,瓜蒌橘红茯苓草 ,痰火犯肺咳嗽止。
组成:黄芩12g、栀子12g、桔梗9g、麦冬9g、桑白皮9g、浙贝母9g、知母15g、瓜蒌仁(炒)15g、橘红9g、茯苓9g、甘草3g
加减:本方以治热痰壅肺见长,以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脉象濡数为其辨证依据,根据病情偏甚,可以随证加减。细菌感染,可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病毒感染,可加青黛、百部、重楼;兼见表证,可加麻黄、薄荷;咳嗽较甚,可加枇杷叶、款冬花;痰多,可加半夏、胆南星;若欲增强宣降力量,可加枇杷叶、苦杏仁;若欲增强行气之功,可加枳壳、槟榔;若欲增强行水之功,可加苇茎、冬瓜仁,其变化总不离乎热、痰、宣、降、津、气几个方面。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
主治:有着清脏腑热,以及清肝利肺,降逆除烦的效果主要治疗肝肺湿热症,头晕耳鸣,咳嗽痰多,咳血,临床主要用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
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黛蛤散剂治痰黄,蛤壳十倍黛一倍,咳嗽方中不能少,若加竹沥效更好。
组成: 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知母10g,黄芩12g,桔梗10g,青黛10g,海蛤壳10g,龙胆草10g,栀子10g,生地10g,元参20g,甘草10
加减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痰黏难咳酌加海浮石、川贝母清热化痰;咳嗽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主治:燥伤肺胃,律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现代临床常用以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小儿口疮,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口疮,又用以治疗秋燥,霉菌感染,心动过速,急性肝炎,呕吐,燥咳,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咽炎,小儿咳喘及腰腿痛等。
方歌: 沙参麦冬饮豆桑 玉竹甘花共和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 苔光干咳此堪尝。
组成:北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15g、扁豆10g、桑叶6g、生甘草3g。
加减:若余热未清者,加芦根,金银花;若阴虚热盛者,加玄参、生地黄;若咳甚线中带血者,加白茅根;潮热、盗汗、题红者,加炙甲、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