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原始美术
这是一篇关于关于中国原始美术知识点以及图片,主要内容有石器时期、陶器、绘画、髹漆、建筑。
关于先秦时代美术知识点及作品图片和作品赏析,主要内容有青铜器、绘画、书法、陶和瓷的区别、雕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原始美术
石器时期
旧石器时期
石墨装饰品 最古老的装饰品,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今山西太原 提现了早期人类对于美学的理想性追求。
新石器时期
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出现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标志。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变的标志。 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早期
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
中期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半坡类型(鱼纹)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陕西西安
【作品背景】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出土于陕西半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内容】
作品为盆状,敞口卷唇,口沿处有间断的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一组是两条用线条描绘的鱼,另一组是两个人面鱼纹图案。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分涂黑,左半部分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
【艺术特色】
作品材质为红陶制成,整体呈橙红色。
绘图手法大胆夸张,图案规律重复,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富有律动感,充满生气。
色彩上黑白对比强烈,同时辅以赭石色陶坯,极富装饰性。
【整体评价】
人面鱼纹彩陶盆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经典之作,充分显示了中国原始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三鱼纹彩陶盆》 陕西西安 葬器(无葬器选项时选饮食器)
庙底沟类型(花瓣纹)
花瓣纹彩陶盆 河南三门峡市
《鹳鱼石斧彩陶缸》 最早的一幅陶画 河南临汝县 具有故事情节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整幅图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晚期的黄河上游)
半山型
马厂型
石岭下型
马家窑型
《舞蹈纹彩陶盆》 三组舞蹈图15人
《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条作为装饰。
内壁上三组舞蹈图,每组五人,共十五人手拉手踏歌而舞,面相、步调一致,
人物发辫状头饰与身下飘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每一组中最外侧两人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造型优美。
陶盆内壁主要装饰为舞蹈纹,以单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
盆中盛水时可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真实的再现先民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形成强烈的动感和韵律。
舞蹈纹彩陶盆是原始时期的一幅现实主义的佳作。
多人舞蹈纹彩陶盆 24人两组
漩涡纹尖底彩陶瓶——汲水工具
晚期
黑陶
龙山文化(黄河下游)
薄胎蛋壳黑陶杯 轮盘旋转技术、渗碳法 龙山文化
玉器
红山文化
内蒙赤峰出土—“C形玉龙” 华夏银行标志 “猪嘴玉龙” 又称“碧玉龙” “中华第一龙”
内蒙古赤峰市——“中国玉龙之乡”
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县出土玉琮 被誉为“琮王” 浮雕、权力的象征 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
陶器
绘画
髹漆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