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编辑于2022-08-11 00:19:40法治方式广义上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与监督等多种法律手段与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只有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利益、化解各种冲突,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从形式意义上讲,法律权利的一般含义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治方式广义上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与监督等多种法律手段与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只有社会主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利益、化解各种冲突,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从形式意义上讲,法律权利的一般含义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简答题预测考点】
简述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 利的法律后果。
注:法律责任和其它社会责任的区别在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注: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规定。
注: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预防三个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
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违宪责任。注:根据违法者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划分
1、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它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是刑事法律。
注:刑事法律中的法律义务不等于法律责任。惩罚性、最严厉
2、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其功能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民事责任也具有惩罚的功能。
3、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或法律法规的规定。
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与宪法规定相抵触,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违宪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违宪行为。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选择简答题考点】
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 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1、责任主体是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
2、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所谓的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
注:广义上的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狭义上的违法行为仅指除 犯罪以外的一般违法行为。一般情形或多数情形下,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行为为构成条件,而是以法律规定为构成条件。
3、损害结果是指由于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和伤害。
注:有些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结果的存在为条件,比如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财产损害一般包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以及预期可得利益。
4、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法律归责原则上要求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主观过错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在主观上存在的故意或者过失。在刑事法律领域,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是判定其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在民事法律领域,故意和过失被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律领域,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为主观有过
注:故意和过失在不同的法律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刑事法律领域,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是判定其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依据。在民事法律领域,故意和过失被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律领域,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一般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为主观有过
三、归责和免责
【简答题论述题考点】
简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在我国,归责的原则主要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等。
1、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包括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之中,当出现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的时候,按照事先规定的责任性质、责任范围、责任方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责任法定原则的内容包括: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罪刑法定;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构归责;反对责任擅断;反对有害追溯;同时,允许人民法院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准确认定和归结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是指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首先应当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应当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次还应当区分这种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行为——损害结果 主观——外部 必然——偶然
3、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是指法律公正精神在法律责任归结上的具体表现。其含义是指,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应当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责任性质——行为性质 责任轻重——损害结果+主观恶性
4、责任自负原则,是指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法律秩序特别是财产保护上的需要,也产生责任转承问题,比如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
【口诀:法官称胜负:法——法定 官——关系 称——相称 胜负——自负】
【易错点提示:替代责任如监护人责任同样符合责任自负原则】
归责的含义
(背)法律责任的归责,也叫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
【简答题预测考点】
简述:免责的概念和条件
免责,也称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免责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而后两者并不存在责任。
免责不等于无责或者不负责任
1、时效免责,指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如果没有法律的特别规定,违反法律的行为超过一定的期限将不再被追究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因时间流逝而消失。
2、不诉免责,即所谓“告诉才处理” “不告不理”。在我国,不仅大多数民事违法行为是受害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告诉才处理,而且有些刑事违法行为也是不告不理。
3、自首立功免责,指对那些违法之后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4、有效补救免责,指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釆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
5、自助免责,指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
【口诀:两效两自一不诉,两效:实效/有效;两自:自助/自首;一不诉】或者【助手补食宿】 【易错点提示:区分无责和免责】
第二节 法律制裁
【选择题分析题考点】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根据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密切关系。
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应承担法律责任是实施和接受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具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结果或体现。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并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并不一定就有法律制裁。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是司法机关对于犯罪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确定和实施的强制 性惩罚措施。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民事制裁
民事制裁是由法院确定并实施的,对民事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给 予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还可以对违法者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等。
民事制裁是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形式。
注:民事责任主要是填补
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
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实施的惩罚措施。
注: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
行政处罚是由特定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或社会组织实施的惩罚措施,
注: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
违宪制裁
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行使违宪制裁权的机关。承担宪法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
【简答论述】法本重点关注
简述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
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有时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
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
另外,两者都是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