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及学前教学的概念
此篇导图围绕学前教育、学前教学的概念,学前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对象、人物,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意义来讲述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 概念
学前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 属于学前教育。
狭义——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六七岁的儿童施加 教育影响的活动。
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学前教育学首先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 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 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目标
是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他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教育对象
包括婴儿(出生后至3岁)和幼儿(3岁至6、7岁)。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孕育(15世纪以前)
萌芽(16世纪-18世纪初
初创(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
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
人物
柏拉图
《理想国》
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优育。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中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
颜之推
《颜氏家训》
中提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
朱熹
认为应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为婴幼儿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
夸美纽斯
泛智学说
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母育学校》
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
卢梭
《爱弥儿》
中提出应该遵循自然去教育儿童,培养自然人,
“儿童的发现者”。
裴斯泰洛齐
主张重视儿童的和谐发展,按照儿童心理发展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福禄贝尔
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推动了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
恩物
为促进儿童游戏而设计的系列玩具。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玩具,通过恩物的操作,儿童可以认识颜色、数量、几何形体、空间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等。
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蒙台梭利
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引力”和“敏感期”,要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遵循自由教育的原则;作为“导师的教师”;使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开展“工作”
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提倡中国化的学前教育,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活教育
反对传统的以升学为目的的死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大自然人、大社会,贯彻“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
五子活动
健康
科学
社会
艺术
语文
整个教学法
认为幼稚园的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把儿童所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反对幼稚园的分科教学
陶行知
平民化幼稚园的创办
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教学做合一”
“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思考
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
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从鸟笼式的教学里走出来
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支配时间的主人
张雪门
《幼稚园教育概论》
埃里克森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婴儿期(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
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学前期(3-6.7岁)
主动感对内疚
皮亚杰
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应以儿童为中心,因时施教。
教育思想
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由于儿童的成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
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他认为兴趣与需要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
他认为认知活动探究的重心在于“智慧如何发展”,所以他提倡的教育目的不在不增进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发现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
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搜集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是指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