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第四章:法、法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法理第四章:法、法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知识总结,包括法的语义分析、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等等。
劳动法: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情形归纳,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是劳动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建立和消灭。
刑事诉讼法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知识。
车润海刑法第一章 刑罚论(绪论),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犯罪+法律后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四章:法、法律
第一节:“法”“法律”的语义分析
一.古今汉语中的“法”和“法律”
古
现代汉语中: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 狭义上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二.西文中的“法”和“法律”及相关概念
客观法VS主观法:客观法-指抽象的、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而客观存在的法律规范 主观法-指属于主体的并需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实现的合法权利
“法”和“法律”的二元化: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 法律-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的行为规则
法律是法的真实或虚假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资产阶级法学家:意识说、命令说、规则说....(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1.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的本质“ :内部、深刻、稳定 ”法的现象“:外露的、多变的 2.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 3.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 4.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因果联系
二.法的阶级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是”意志"的体现:法是人们意识说东的产物,是立法者意志的直接反映
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但其形成和调节也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促使统治阶级调节)
3.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体现公意
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意志本身非法,只有上升为国家意志后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律的效力。
三.法的本质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到底又是尤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1.只调整它认为重要且适合其调整的社会关系(如朋友、男女朋友关系)
2.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一般性、概括性
3.所调节对象是一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非特殊)且可以反复适用
二.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1.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点:国家制定或认可、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成员
2.国家制定的:成文法 国家认可的:习惯法
3.国家制定,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高度的统一性和极大的权威性 *统一性:各个法律规范之间在根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一个国家原则上只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内部个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依赖于国家统一和政权的稳定 *权威性:法的不可违抗性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
1.与宗教和道德的区别:道德、宗教-规定人对人的义务或人对神明的义务 法-提供更加广泛的钻则自由和机会,更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性
2.与习惯的区别:习惯不具有强制性
3.实然与应然的区别:实然-规律:当一定客观条件存在时,某种结果就会出现。 应然(法律)-当某一预设的条件存在时,某种行为就可以作出(许可)、必须做出(命令)或者不得作出(禁止)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1.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某种强制性,但是其程度、范围等都是不同的。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违法和犯罪行为,国家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行为者进行强制制裁。
3.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潜在
4.在社会主义社会,经常性起保护作用的是法律自身的道德力量,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尊重和信仰
法是“理”和“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