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编辑于2022-08-19 22:59:58 贵州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包含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实现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等。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包含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实现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等。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过程中逐渐进步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记忆。
二、管理的必要性
1、合理的配置有限资源
2、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
3、协调各种关系
4、将局部目标引向整体目标
5、管理质量的提高是工作、服务、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
三、管理的定义
1、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管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内涵
1⃣️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是组织目标的实现
2⃣️管理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时空
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0、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1、决策:决策是计划和修正计划的前提,而计划又是事实决策的保证,计划与决策密不可分。说到底,计划是为决策服务的,是实施决策的工具和保证。
2、组织
1⃣️管理的组织职能:更具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成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是整个组织协调的运转。
2⃣️计划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源于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3⃣️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反过来,组织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组织各自的工作效率和活力。在每一项计划的执行中,每一项业务管理中,都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组织工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成败。
4⃣️因此,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3、领导
1⃣️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也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2⃣️管理的领导职能: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3⃣️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非常奥妙的艺术,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4、控制
1⃣️人们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为了保证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控制职能。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2⃣️管理的控制职能: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
5、创新
1⃣️管理的创新职能: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它包含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
2⃣️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例如,决策职能通过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及行动的实施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于价值。
3⃣️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是人类活动的客观需要
2、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特殊职能
3、管理是生产力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国家的管理、企业的管理以至于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概莫能外。
2、有关管理社会属性的四点变化
1⃣️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
2⃣️社会财富的占有呈橄榄形结构
3⃣️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或者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
4⃣️用户更加挑剔,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
5⃣️在我国企业管理形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但管理的社会属性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的管理都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管理的预期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角色(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
1、人际关系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和地位。
代表人:形式具有礼仪性的职责,例如代表企业出席重要商业活动。
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联络者:管理者必须对重要的组织问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组织内外建立关系和网络。
2、信息传递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监督者:管理者应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得组织对组织有用的信息。
发言人: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人。
传播者:管理者需要把重要信息传递给小组成员。
3、决策制定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
企业家:管理者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如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等。
混乱驾驭者: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或解决问题,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员工之间的冲突进行调解等。
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谈判者:无论何种工作小组,其管理者都进行必要的谈判工作,以确保小组朝着组织目标迈进。
二、管理者技能(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三、管理者面临的新时代
1、信息网络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与对方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
2、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信息网络化的必然结果。
3、知识资源化:知识资源化与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一方面,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必须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借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传播,从而使知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4、管理人本化:是几千年来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是知识特别是未编码的创新知识的载体,在知识资源化的今天,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成为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5、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挑战,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1⃣️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2⃣️集成多种新知识流派的能力
3⃣️跨越文化和地域局限的能力
4⃣️学会遗忘的能力
5⃣️跨越业务边界进行竞争的能力
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1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适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2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