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第4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2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理念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谋求学生致力于人格的协调发展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凸显课程的综合化
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限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恢复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最终实现民族复兴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建立民主的管理文化
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营造丰富的校园环境文化
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四有青年。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主动学习。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改变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内容
转变课程功能
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
重建课程结构
均衡性
增加被忽视或淡化的课程板块类型和科目的比重,减少原有部分科目的比重。
综合性
开发并设置学科性的综合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综合的方式处理并实施分科课程的内容,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性
地方依据现实的教育状况和创造条件,有选择的实施国家课程。
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
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更新课程内容
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刻意追求严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改进课堂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课堂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
地方
学校
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