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科一职业理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笔记,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部分内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职业理念
教育观
1. 素质教育的提出【单选】
i. >1993年,正式提出。
ii. >1999年,全国推行实施素质教育。
iii. >2006年,写进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素质教育:
i. 定义:1999 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ii. 根本宗旨∶ 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个人素质≠学生素质)
iii. 重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iv. 目标∶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v. 内容∶ 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
3. 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材料】★★★★
§ 口诀:全体面窗格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观
1.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 顺序性:
1)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2) 启示:循序渐进教学
(2) 阶段性:
1)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2) 启示:教育有针对性
(3) 不平衡性:
1) 速度快慢不同(语言发展期3-8岁);
2) 启示:抓关键期
(4) 互补性:
1) 生生互补(盲人)身心互补(身残志坚);
2) 启示:扬长避短
(5) 个别差异性:
1)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2) 启示:因材施教
2. 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展
(1) 学生是发展的人——重发展潜能
1)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
2)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面向未来】
3)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动态】
□ 教育启示∶老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多期望,
多鼓励
(2) 学生是独特的人——重完整性、差异性
1)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优缺点】
2)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差异、不同,特殊个体】
3)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 教育启示∶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扬长避短。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主体
1)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是想象中的】
2)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3)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平等性】
□ 教育启示∶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观
1. 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复杂性和创造性
□ 复杂性∶ 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任务多样性,教育对象差异性(学生)
® Kw: 多样性,差异性,各有所长; 各种各样
□ 创造性∶ 因材施教(老师),教学方法更新,发挥教育机智
® 因材施教,机智,教无定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 连续性和广延性
□ 连续性:时间上,没有交接班的时间
□ 广延性∶ 空间上,没有严格的劳动场所,开放型教师
(3) 长期性和间接性
□ 长期性∶ 人才培养周期长,影响具有迟效性
® 影响深远性,时间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间接性∶ 教师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4) 主体性和示范性
□ 主体性∶ 教师自身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因素
□ 示范性∶ 教师的行为举止示范,教学中的示范
® 榜样,模范,演示;为人师表
2. 教师专业发展
(1) 福勒和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
□ 关注生存∶ 人际关系
□ 关注情境∶ 教学质量、班集体体
□ 关注学生∶ 学生(标志成熟)
(2) 叶澜教师成长五阶段∶
□ 非关注阶段∶ 职业教师前
□ 虚拟关注阶段∶ 师范教育阶段(包括实习)
□ 生存关注阶段∶ 新任教师阶段,磨合期“我能行吗”
□ 任务关注阶段∶ 关注教学,“我怎样才行”
□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追求自我专业发展
3.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 同伴互助∶ 同事之间相互帮助,资源共享
(2) 教学观摩观摩学习优秀老师的课堂。
(3) 进修培训∶ 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4) 教学反思:反思问题,不断改进。
(5) 行动研究∶ 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解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 专门训练板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管理、沟通等
(7) 微格教学∶ 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 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4. 现代教师观的内涵
§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三者一开放)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知识的传授者”——>学习促进者
【促进者】调动秤极性,培养兴趣爱好,学生主动学习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书匠“一一>教育教字的研究者
【研究者】教学中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科研、论文等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开发者】设计课程环节,开发新型课程,开拓教育资源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学校的教师”——>“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开放】走出校门,家访,社会实践等
§ (二)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学生】谈话,相互学习;尊重学生的质疑等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教学】引导、启发等
【与学习促进者对比】更注重具体方法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自我】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札记、日志等;终身学习-学科前沿、每日坚持等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同事】合作-分享、请教、交流等
【家长】家校合作
5. 现代教学观(单选)(口诀:人生过客)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 突发情况——机智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 吸收,笔记,认真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 学生吸收
6. 评价观(单选)(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
(1)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 素质教育评价观,激励发展vs应试-选拔
(2) 评价内容多元化。(德智体美劳)
(3)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定性)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家长、老师、管理者)
(5)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