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资格证 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分为五个模块: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分为五个模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新课程改革的职业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课程组织
课程设计的概念
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目标模式
代表人物
泰勒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和“课程评价之父”
基本观点 泰勒原理
确定目标(最关键的一步)
选择经验
组织经验
评价结构
基本评价
至今最具权威的、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
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
基本观点
关注过程,鼓励探索
课程目标
内涵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取向
普遍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课程评价
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
关注预期目标或预期结果
主要观点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
关注非预期目标或实际结果
CIPP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CSE评价模式
需要评定
方案计划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课程内容
组织形式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 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
横向 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 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心理 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 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 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
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
概念
内容
培养目标
教学科目的设置 (核心和首要问题)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每门学科的指导文件
前言
课程目标(核心)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作用
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材
教学活动的材料
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基本原则和要求
首要原则:科学性与思想统一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社会因素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