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计学 4.1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分别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确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编辑于2022-09-04 19:23:36 四川省第四章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的内容:
1、债权投资(持有至到期)
2、其他债权投资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可出售)
3、长期股权投资
4、固定资产
5、无形资产
6、长期摊销费用
7、其他长期资产
第一节 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以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要求掌握)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主要讲述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投资企业为长期持有目的,通过让渡资产,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是对指通过投出各种资产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且不准备随时出售的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与长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如:控制其他在经济业务上相关联的企业。
(二) 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
持有时间较长(通常在1年以上)
投资金额一般较大
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形成所有权关系(这是股权投资与债劵投资的最大区别)
按持股比例获取经济利益和承担经济责任
(三) 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按照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 ,可以分为三种:
股权低于20%一般进不了董事会,一般称为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只有坐等分红
占股在0-20%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占股在20%以上-100%是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被投资方称为子公司)的投资;
股权占50%以上-100%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被投资方称为合营企业)的投资;
股权达到20%-50%
第一种:共同控制——没有一方达到绝对控股,如三方股东(股东不多),但我们是第一股东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重大影响(被投资方称为联营企业)的投资。
股权达到20%-50%
第二种:投资方在被投资方有较多的股份,但又不是第一股东(至少还有一方股东占股比我们多)
(四)长期股权投资出资方式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商誉”。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个人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有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成本法
平时做账用成本法,在期末合并报表时要调整为按权益法来做账的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对子公司的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在50%以上
备注: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见教材P95)
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账户设置: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性质。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下设“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它权益变动”四个明细账,成本法只用第一个明细账)。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分配的现金红利,作为应收项目(应收股利)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1)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发放现金红利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应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
如果被投资企业不发放现金股利,不管被投资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投资企业均不记账反映。
(2)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1.企业按照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2.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
3.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备注:是否进行减值处理: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可能没有公允价值存在(例如未上市公司),会计人员需要职业经验进行,判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A.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B.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C.按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D.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润)”科目,
E.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E=A+B-C-D 如果结果为正数,则贷记“投资收益”,反之则借记
权益法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共同控制(对合营企业的投资)或者具有重大影响(对联营企业的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
(问题备注:持股比例在20%以下,称之为非共同控制或非重大影响,新准则将其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纳入到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进行。见教材P94小提示
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指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最初以初始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采用权益法的,应当在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中分别设置
--投资成本(××公司)
--损益调整(××公司)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公司)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即少花钱部分),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科目),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反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即多花钱部分)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两种情况都按实际出资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记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公司)”账户】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确定。
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和发生净亏损与分配
投资后,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结合所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略)(与成本法一样,前已述)
(3)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公司)”账户核算
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除了实现的净损益会影响净资产外,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也会影响(例如:接受捐赠股份、被投资方资产价值变动等),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略)
(与成本法一样,前已述及)
两种核算方法的比较(主要是不同)
从应用范围来看
成本法适用于控制条件即投资企业持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表决权资本;而权益法适用于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条件即投资企业持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50%以下表决权资本。
从账户使用来看
成本法只涉及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下的投资成本一个明细账;而权益法要涉及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下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等四个明细账户。
从取得环节来看
两者都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特点在于权益法对实际出资小于被投资单位份额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账。
从持有环节来看
权益法对于被投资企业的盈亏和净资产的变动要按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损益调整和其他综合收益),而成本法则只对被投资企业实现并且分配的盈利进行处理。
投资手段
通过短期持有来出售——追求差价,低买高卖
交易性金融资产
长期持有——追求差价(更大的)
其他债券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风险较高,收益高
通过持有股票/债券获得红利/利息
债券投资
风险低,收益低
分享红利和参与、控制经营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方
会计主体
被投资方
股权(股份)
有表决权资本,(中国)股份占多少就有多少表决权
(美国)表决权可以放大到1:10
净资产公允价值(所有者权益)
做题时是一回事
长期股权投资
一、取得(以现金方式)
二、持有
(一)盈亏
实现盈利且分配
实现盈利但不分配
出现亏损
成本法只处理第一种,权益法三种都要处理
(二)净资产变动
(三)减值
三、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