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演变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演变思维导图,主要分为西方(早期萌芽阶段、确立形成阶段、分化和多元化阶段)和中国两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西方
早期萌芽阶段
中国
孔子(六艺)
《学记》(教学相长)
唐朝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兼之)
宋代朱熹(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西方早期
古希腊
七艺
古罗马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文艺复兴
德智体美
特点:1 无科学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2 交织在哲学、伦理、政治等的论述中。 3 课程并没有作为专门的教学。
确立形成阶段
课程论
博比特
1918《课程》
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活动分析法
查特斯
1920课程建设
泰勒
发展至顶峰
三中心
教师 教材 课堂
教学论
夸美纽斯
(1)直观性原理。(2)活动性原理。
(3)兴趣与自发性原理。
(4)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5)对教材编排提出了一些新主张。(6)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
以统觉论为基础
强调教育性
四阶段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特点 1 强调了教学论的哲学和社会学础。 2 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3 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思想
分化和多元化阶段
杜威
1902《儿童与课程》
三中心 学生 经验 活动
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1960《教育过程》《教学理论探索》
施瓦布
《实践1:课程的语言》
把能力德性提高视为课程课程价值追求的课程目的观
《实践2:折中的艺术》
以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创造者的课程主体观
《实践3:课程的转化》
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论
《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
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艺术观。
过程模式过程论
斯滕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清末民初
主要是从日本引进德国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以学习和实验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为主;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20世纪50年代苏联凯洛夫教学理论;
苏联凯洛夫教学理论
双基原则
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
改革开放之后
广泛介绍、学习发达国家主要是美苏等国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