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结构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结构的思维导图,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包括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形态和结构检查法。
理学-8-尿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五节尿液、..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思维导图,包括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等内容。
概述:l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高度分化)、完整的细胞器(胞浆)细胞壁:几丁质、纤维素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l 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l 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肽聚糖
G+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G-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
G+菌细胞壁的特殊结构
磷壁酸:占菌体干重50% ;使菌体带负电
蛋白质
G-菌细胞壁的特殊结构
外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内毒素
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 性的主要组分
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特异多糖
具有种特异性,是菌体抗原 (0抗原)。 –特异多糖缺失,细菌从光滑型S变成粗糙型R
脂寡糖(LOS)重要的毒力因子
4.细胞壁的主要功能及相关医学意义
保护细菌和维持菌体形态
物质交换
致病性
耐药性
静电性
抗原性
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破坏或合 成被抑制,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
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产生(如溶菌酶,青霉素)
溶菌酶作用于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 所以对G+菌和G-菌均有作用(因为外膜阻碍进入,敏感度不同)。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 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所以仅对G+菌有作用( 少数G-菌敏感) 。
形态大小不一,呈高度多形性
临床意义: 慢性和反复感染 ;常规细菌培养检查阴性
临床上遇到有症状明显而标 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 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
细胞膜
厚度:位于细胞壁内侧, ~7.5nm,占细胞干重的10~30% 成分:脂质双层: 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功能:
1.物质转运 2.呼吸和分泌 3.生物合成 4.参与细菌分裂 5.分泌系统:I~VII,分泌蛋白和DNA
细胞质
1.核糖体: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链霉素杀菌机理:与30S 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 合成。
红霉素杀菌机理:与50S 亚基结合
2.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由闭合的环状双链DNA组成
–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 能独⽴复制,隨细菌分裂转移到⼦代 – ⾮细菌⽣命活动所必需。
3.胞质颗粒(内含物)
• 细胞质中颗粒:多由细菌储存的营养物质(多糖、脂类、 磷酸盐等)堆积而成。
•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成分为RNA和多 偏磷酸盐 ,嗜碱性强,亚甲蓝染色时呈紫色,常见 于白喉棒状杆菌,有助于鉴定。
核质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亦称细菌染色体。 ·大多数细菌为单一的闭合环状dsDNA分子,少有细菌为 线性或有多个DNA分子。 ·单倍体 · 控制细菌各种遗传性状。
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
荚膜(结合牢固,边界明显: 大荚膜(≧200nm),肺炎球菌 微荚膜(<200nm)伤寒Vi抗原,大肠K抗原
1.化学组成:多糖,少数为多肽(如炭疽芽胞杆菌) –血清学分型; 荚膜肿胀反应 –负染:墨汁 –可消失:菌落M/S型变为R型
2.功能:v 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v 黏附作用: –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与致病性有关,如变异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v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如溶菌酶、补体
(二)鞭毛
附着在菌体上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功能:与细菌的运动有关,致病性、鉴定与分类
化学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类型:单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三)菌毛
普通菌毛 (common pilus,fimbria) 遍布菌体全身,具有黏附细胞的能力,致病力。
性菌毛 (sex pilus)F质粒编码 1~4根,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间传递遗传物质。
(四)芽孢
• 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不良, 营养缺乏)中,胞质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细菌的休眠形式。
G+菌,主要是芽胞杆菌属,梭菌属
1.芽胞形成与发芽: • 不良条件下形成,如营养缺乏 • 保存有细菌全部生命必须物质 • 芽胞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 也只生成一个菌体,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 细菌鉴别:大小、形状、位置(菌种特异)
2. 芽胞的功能及医学意义: v 抵抗力强:含水少、厚膜及DPA等抵抗多种理化因素; –可耐沸水数小时 v 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压力蒸汽灭菌法 v 形成芽胞的重要致病菌,芽胞发芽才致病
细菌形态和结构检查法
显微镜放大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常用油镜(X1000)
电子显微镜:电子流代替可见光,电磁圈代替透镜,X数十万倍
染色法
革兰染色(Gram staining)
·初染和媒染:结晶紫和碘液 ·脱色:95%乙醇脱色 ·复染:复红复染
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为红色者,革兰阴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