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典园林史---绪论、生成期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史---绪论、生成期的思维导图,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往往历经百年乃至数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华,它们本身的变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的演进情况。
编辑于2022-09-11 10:29:53 重庆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绪论
1.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便朝着自然式发展? (为什么会形成风景式园林而非规则式园林?) 答题方向——包括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会形成山水审美观? 答题方向——人文背景的文化方面和经济、政治方面
园林
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史
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原始文明后期萌芽状态的特点
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农业文明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
基督教《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
《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伊斯兰园林体系
《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该阶段园林特点
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规整式园林代表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
工业文明阶段
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
奥姆斯特德
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该阶段园林特点
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信息文明阶段
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中国园林发展背景
山水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山水风景、山水画、山水文学、山水园林的同步发展,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也产生了潜移默化 的深刻影响,此四者又互相影响,彼此促进,进一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山水文化”。山水文化 与士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涵盖了他们所接触到的一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自然背景
中国多山
中国多水
山水诗、山水画
叠山理水
植物种类丰富
世界园林之母
人文背景
经济
地主小农经济体制
地主
文人
封闭性宅院
山水园林的缩影
农民
精耕细作
田园风光
山水园林
政治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家气派
皇家园林
官僚机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私家园林
学而优则仕:士大夫、文人
文人园林
文化
意识形态
三大意识形态: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
儒
君子比德
叠山理水的要求
奠定了风景园林发展方向的基础
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自然观
道
自然天道观,无为而治
宁静致远,淡泊自适,潇洒飘逸
阴阳、虚实、有无的对立统一关系
形成园林山嵌水抱的格局
释
禅宗,重视本心,重视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类
人工山水园
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的园林类型。也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艺术成就的一种园林类型。
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利用天然山水的整体或局部,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的园林类型,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类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皇帝的宅园,建置在首都的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私家园林
城镇里的私家园林
宅园
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
别墅园
寺观园林
非主流园林
衙署园林
书院园林
公共园林
祠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生成期(商、周、秦、汉)
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写实为主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山水园奠基时期
全盛期(隋唐)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文人园林形成
成熟期一(两宋)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完全形成、写意为主,文人园林的兴盛
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写意山水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私家园林进一步发展,形成三大风格(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
园林的功能
狩猎
游玩
观赏
休憩
祭祀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和四大美学范畴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是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
注意叠山理水的技法,形成山嵌水抱的格局,其山水都是自然山水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模写,展现出“咫尺山林”“江湖万顷”的局面。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建筑的作用
点景和观景
组织园林空间
居住类建筑
一正两厢
儒家思想的影响
园林建筑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精神寄托
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如同诗画的章法,起承转合、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主次分明
意境的含蕴
意境: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主观的理念、感情; 境: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联想。
创作手法
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与咫尺之间。“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叠山理水的创作,往往既重物境,更注重由物境而幻化、衍生出来的意境,即所谓的“得意而忘象”。由此可见,以叠山理水为主要造园手段的人工山水园,其意境的含蕴几乎是无所不在,甚至可以称之为“意境园”了。
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在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中西方园林史时间节点
核心考点
大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西方时间线
名词解释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大内御苑(要举例)
行宫御苑(要举例)
离宫御苑(要举例)
山水文化
意境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0年
时代背景
商、周、秦、汉的兴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黄土高原出现农业曙光
原始农业使游牧生活转为定居
原始公社
夏王朝建立
出现城市化倾向
殷、商建立
起源
物质因素
囿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功能:1.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 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殷末周初,王室专门集中圈养禽兽以供狩猎的场所,范围较大,栽培植物兼有“游”的功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台
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功能:1.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 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既包含建筑物“台”,也包含其周围绿化种植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台是山的象征,原初功能是观天象,通神明兼具观赏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园圃
主要是生产功能。 功能:1.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2.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早先是种植果树或蔬菜的场地,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栽培品种的多样化,兼具观赏的目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社会因素
山水审美观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贵族、皇家园林
贵族园林(奴隶社会)
最早
沙丘苑台(殷纣王修建)
沙丘苑台:殷纣王修建的庞大宫室,南距朝歌,北距沙丘。为生成期商朝纣王的重要贵族园林,“苑”就相当于囿,“苑”和“台”并提即意味着两者相结合而成为整体的空间环境。已经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的场所了。
灵囿、灵台、灵沼(周文王修建)
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贵族园林。
春秋
最具代表性的贵族园林。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章华台(楚国,又名“章华宫”)
首例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 “天下第一台”
时间:楚灵王六年
地点:湖北潜江龙湾镇
人物:楚灵王
“三休台”
方形台基上四台相连,其中最大的一号台高30米,分为三层,中途的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俗称“三休台”
内容
1.台的三面被人工开凿的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2.乃是中国园林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之首例;
3.“榭”亦美轮美奂乃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
高台榭、美宫室
春秋战国时期,将宫殿建筑建在高高的台上,宫殿美轮美奂,既有防御作用,也有观景作用,成为一时的风尚。这种高台建筑称之为“高台榭、美宫室”。
4.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姑苏台(吴国)
1.在吴国国都吴(今苏州)西南的姑苏台上;
2.这座宫苑全部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规模宏大;
3.是一座山地园林,居高临下,观太湖之景。
补充
西周后期,国势日衰,周平王时放弃西都镐京,正式迁都洛邑,是为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的王城比西周的成周城晚四百多年建成,而城市建设则达到更为成熟的地步,形成了以王宫为中心的“前都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
皇家园林(始秦始皇)
秦代宫苑
秦始皇按照天上星座的排布来布局地上的宫殿集群
总说
中央集权独裁政体
大咸阳规划
率先采取城市中轴线规划的都城
分论
上林苑
集锦式布局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以阿房宫为核心
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
上林苑内有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
宜春苑
梁山宫
骊山宫
兰池宫
又称兰池陂
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燕昭王筑台以求仙的做法更赋予一层意境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求仙活动的先河,从此之后,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林光宫
小点
复道
即两层的廊道,上层封闭、下层敞开
甬道
穿过宫廷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确保皇帝的安全
六国宫
秦始皇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仿建该国的王宫与咸阳北阪,成为荟萃六国地方建筑风格的特殊宫苑群
“原”
许多高而平坦广阔的台地
西汉宫苑(长安)
上林苑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大型的植物园与动物园
建筑种类丰富,布局疏朗,采用集锦式布局,拥有36处园中之园
是一座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皇家园林
上林苑的特点
范围辽阔,关中八水,河湖众多,是一座大型的植物园与动物园
建筑呈现疏朗的、随宜的“集锦式”总体布局
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未央宫
沧池模仿秦代兰池宫,影响建章宫一池三山格局
建章宫
第一座一池三山是建章宫;最后一座一池三山是颐和园
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建章宫西北部开凿大池,名叫“太液池”,其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和方丈三座仙山,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甘泉宫
离宫御苑的雏形
甘泉宫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的功能
在军事上,它不仅是西汉的主要离宫之一,也是一处军事设防和屯兵的重镇,秦代通往北方边塞的主要道路秦直道也经过此地
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
特点
规模相当大,而且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园内有人工开凿的水池——雁池和清泠池,有人工堆筑的山和岛屿
以石块结合夯土而堆筑成的土石山,应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南越王御苑
指西汉初在岭南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南越国的皇家御苑,紧邻宫殿之东,宫苑共约13公顷,是中国现有的最早的一处宫廷园林基址的实物遗存
西汉皇家园林的总结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秦、西汉皇家园林可以相提并论。“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苑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题,山池花木穿插其间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
在离宫别苑的诸多功能之中,生产功能占着重要位置。西汉的某些离宫御苑毋宁说是一处兼有游赏等多种功能的生产性经济实体
东汉宫苑(洛阳)
濯龙园
以水景取胜
西园
作列肆于后宫,应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内的“买卖街”,以山景见长
洛阳城内最大的两座宫苑
濯龙园
永安宫
私家园林
王侯官僚园林
东汉
梁翼园圃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特点
宅院中堆置了形似二崤山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录最早的例子
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翼菟园
富豪大贾苑囿
西汉
袁-广汉园
袁——广汉园:西汉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奇兽怪禽,奇树异草。已经完全具备了园林四要素。园内构建高十余丈、长数里的石山,表明当时在园林构景中,我国人工用石造山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谓是我国私家园林的鼻祖。创造了石假山记录
文人宅园隐士庄园
张衡庄园
这两个庄园开启了魏晋南北朝别墅园林的先河
仲长统庄园
坞
指在战乱的环境下,由坞主(即庄园主)组织宗族和属下居民囤聚在一起而据险自守的有军事防御的庄园
生成期园林特点
三个阶段
商、周
园林生成期的初始阶段,拥有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西汉
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皇家园林的类型
东汉
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四个特点
园林的类型上: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园林的功能上: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园林的规划设计上: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园林的艺术创作上: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园林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在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