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节—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与它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但是,在教育学里,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当做教务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所以教育制度这个题目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纸质文献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文献学笔记,“文献”一词,做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教资科目二第三章第四节教学原则之中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知识梳理,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需要的可以看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六节: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制建立的依据(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入学机会、学校规模和结构等)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指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非制度化教育:
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
它指出了教育制度化的弊端,但是不是全盘否定教育制度化。
推崇理念: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想
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双轨学制):
英国、法国、联邦德国
特点:
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
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自下而上。
机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双轨互不相通、互不衔接,最初甚至不相对应。
评价:
好处:
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弊端:
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2、单轨制:
美国
自下而上。
结构:小学、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有利于教育普及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益地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相差较大。
3、分支型学制(分支制、中间型学制):
苏联
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儿童在接受了基础教育之后再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性。
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制:
1、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虽正式颁布但没有实施
2、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是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教育宗旨: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明显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首次将师范教育纳入并实施。
规定男女不得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3、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学制改革方案。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
将学堂改为学校
废除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4、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1922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由北洋政府颁布。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我国当前的学制: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义务教育不等于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涵盖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
1)强制性(强迫性/义务性)
(最基本、最本质的特点)
2)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
(最基本)
3)免费性(公益性/福利性)
4)公共性(国民性)
5)基础性
我国的义务教育: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这标志着我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是【多种形式并存的】
六三制
五四制
九年一贯制 八年制义务教育(少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