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
2021年版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09-21 20:57:15 贵州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时代的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
(3)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五四运动:以五四运动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以五四运动为开端,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4.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部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族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总路线(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官僚主义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阻碍,是近代在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革命”主要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3)官僚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阶级
(1)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在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中的贫苦户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4)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优点: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从压迫;分布集中;成员大部分出生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三座大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产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比较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资产的私有制。 联系:毛泽东把新民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与革命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945年,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 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民主义的经济纲领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这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族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党的六中全会提出共产党的任务,根本地不是长期合法斗争已进入起义和斗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你国情决定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2)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
(一)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两头小中间大社会,两头指——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中间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最广大)】
(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3)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
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二)武装斗争 坚持人民军队的建议
要坚持对革命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总值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三)党的建设
(1)党的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2)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原则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四)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的,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很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
(1)理论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华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实践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国际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利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