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循环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定义、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影响心输出的因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定义
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对血液的驱动作用称为心脏的泵血功能或泵功能 正常成人安静时 心每分泵出5~6L血
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
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与一次舒张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成为心动周期
心率
每分心脏搏动(心动周期)的次数 正常人HR:60~100次/分 HR75次/分 心动周期0.8s
特点
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关系
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心率加快 舒张期与收缩期缩短,舒张期更加明显
全心舒张期0.4s
房室不同步收缩
心脏泵血过程
表格总结
心室射血动力:心室——动脉压力差——心室肌收缩
心室的充盈动力:房-室压力差 心室肌舒张使室内压下降(占充盈2/3) 心房肌收缩使房内压升高(占充盈1/3)
室内压变化速率最快的时期是: 等容收缩期(Pv上升最快) 等容舒张期(Pv下降最快)
室内压最高:快速射血期 室内压最低:快速充盈期
血液的单向流动有赖于瓣膜的完整
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的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左右心室的搏出量相等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
初级泵的作用
舒张:接纳、储存从静脉回流的血液,此时心房只作为一个通道
收缩:可使心室充盈增加10%~30%,有利于心室的射血
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a波(心房收缩标志):升支 心房收缩 降支:血液进入心室
c波:升支 心室血流对房室瓣的挤压 降支:心室血流射出
v波(心房的舒张标志): 升支 房室瓣关闭时,静脉血流不断进入心房 降支:房室瓣开启,血流进入心室
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SV
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约70ml)
公式
SV=舒张末期容积(EDV) - 收缩末期容积(ESV)
生理意义
心功能基础参数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值:55%~65%
射血分数=SV/EDV 乘以 100%
评价心脏射血能力,及早期心功能异常
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CO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O=SV 乘以 HR =4.5~6.0L/min
评价不同状态下的心功能
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心指数=CO/体表面积
中等身材静息心指数:空腹、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min
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评价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心力储备CR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
CR大小取决于HR和SV的最大又最适宜的变化程度
心率储备
可使心输出量2-2.5倍提高心力储备的重要途径
搏出量储备
舒张期储备
因心机的延展性小,只能增加15ml左右的储备
收缩期储备
可增加35-40ml左右的储备
收缩期储备>舒张期储备
影响心输出的因素
前负荷
心室肌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心房内压力)
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内压是心室收缩之前已承受的负荷
呈正比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内压与心室肌的初长度
抗过度延伸特性
机制
肌节内连接蛋白连于Z盘上
意义
可使心脏不至于在前负荷明显增加时出现搏出量和做功能力的下降
异常自身调节
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在于对搏出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精细的调节,使心室射血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能保持平衡(量出而入)
后负荷
肌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