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结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结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免疫性结膜炎。
编辑于2022-09-24 17:02:40 陕西结膜炎的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结膜:是由睑缘黏膜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的黏膜组织,富含神经和血管。分为睑结膜、穹隆结膜和球结膜。
体征:(1)分泌物(2)结膜充血和水肿(3)结膜滤泡(4)结膜乳头增生(5)膜和假膜(6)淋巴结肿大
类型
细菌性结膜炎
诊断:当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和结膜囊脓性、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时,应怀疑细菌性结膜炎
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24小时内,其特征为潜伏期短,急性进展性病程,眼部大量脓性分泌物。
病因:成年人主要是通过生殖器一眼接触传播而感染,新生儿主要是出生时经患淋球 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感染。
临床表现1.淋球菌性结膜炎 2.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
治疗:生理盐水洗结膜囊,开始可5-10min冲洗1次,以后减至30min~1h冲洗1次,直 至脓性分泌物消失。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眼病,俗称“红眼 病”。传染性强,常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或流行感染。
(一)病因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 菌、Kock-Weeks杆菌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流泪、异物感、灼热感或刺痛,可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 身症状。因分泌物多,早晨起床时睁眼困难。
2.体征:(1)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以穹隆部和睑结膜最为显著,结膜表面 分泌物先为黏液性,以后呈脓性分泌物。 (2)结膜水肿、滤泡,多无耳 前淋巴结肿大
诊断
根据发病急、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可以诊断
流行性角结膜炎分泌物涂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等。有急性结膜炎或鼻泪道疾 病史和症状者可以诊断。
沙眼 因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急性发作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黏液 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乳头增生。
治疗与预防
1.分泌物多时,以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
2.选用敏感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妥布霉素滴眼 液,每日4次,秦利必妥或妥布霉素眼膏,每日1次,治疗1~2周。
3.并发角膜炎时按角膜炎处理。
4.如果按以上治疗后患者无好转,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慢性结膜炎
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结膜炎症,发病无季节性。
病因
1.可由急性结膜炎治疗不当演变而来
2.由于链球菌或其他毒力不强的细菌感染
3.还可由不良环境刺激
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莫-阿菌,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
临床表现
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可单侧或双侧发病。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眼痒, 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力疲劳。
治疗
选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及全身治疗。对慢性的难治性病例,需口服强力霉素100mg,每 日1-2次,持续数月。
病毒性结膜炎
常见的结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临床上可归纳为两组。
流行性角结膜炎
本病是由腺病毒8. 19. 29和37型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发病急剧的病毒性结膜炎,可散 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5~7天,双眼先后发病,发病后5~7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
(2)初起时有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眼痒、眼痛、畏光和流泪等。
体征:(1)眼睑水肿、球结膜显著充血、球结膜水肿 (2)发病48h内睑结膜和结膜穹隆部出现大量滤泡。 (3)偶有结膜下出血 (4)部分 患者出现腺病毒性角膜炎,早期表现为腺病毒性角膜炎 (5)急性期可合并咽喉痛 (6)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
治疗与预防
(1)以眼部治疗为主,主要是支持疗法,无特效药物。(2)当有角膜浸润时, 可滴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滴眼液(3)滴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细菌感染。(4) 眼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药,可缓解症状。
预防本病属接触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易流行。传染期间应注意隔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病因:本病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70型肠道病毒引起,号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
临床表现:1.症状(1)潜伏期短,约24h内发病。。2.体征(1)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结 膜下出血,睑结膜滤泡显著增生。
诊断:根据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的症状、显著的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即可诊断。
治疗与预防:与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治疗相同。
免疫性结膜炎
免疫性结膜炎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
春季角结膜炎
又称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春夏发作,秋冬季缓解。多见于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 见,常侵犯双眼。
病因:可能是I、IV型超敏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过敏原可能为花粉、微生物、动物羽毛等。
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有眼部奇痒、畏光、流泪、异物感,可有大量的黏丝状分泌物,夜间症状 加重。可有家族过敏史。临床分三型:睑结膜型、角膜缘型和混合型。
鉴别诊断:巨大乳头性结膜炎:睑结膜有巨大乳头,有配戴角膜接触镜病史,无季节性。
治疗
1.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但有自限性。
2.眼部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但应警惕长期用药后引起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3.滴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4%色甘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
4.滴用免疫抑制剂滴眼液,如1%环孢素A滴眼液。
5.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如双氯芬 酸钠滴眼液等。
6.伴有皮肤的过敏炎症,可涂皮质激素油膏。
7.冷敷,每日2次,可减 轻症状。
泡性角结膜炎
是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免疫反应性疾病。常见于幼儿及青少年,多发生于体弱、营养不 良、环境欠佳、热病初愈时的儿童,以春夏季多见。
病因:泡性角结膜炎是机体对微生物蛋白质发生迟发型免疫反应的一种结膜病变,引起本病的最 常见微生物是结核分枝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症状:(1)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儿童。起病时有异物感、流泪等刺激症状。 (2)如角膜有小疱形成,可有严重的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
体征:球结膜出现灰红色,角膜受累后可形成局限性混浊
诊断
根据角膜缘或球结膜处典型的小圆形实性结节样小疱, 病变周围局限性充血等特征,可以诊断。
治疗
1.局部应用0. 1%利福平滴眼液或0. 5%链霉素滴眼液和0. 05%地塞米松滴眼液交替滴 眼,晚上可以加用糖皮质激素眼膏。 2.口服B族维生素、鱼肝油、钙剂等。3.积极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4.注意锻炼身 体,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和个人卫生,有助于病变恢复。5.顽固复发病例可使用1%环孢 素,与抗生素滴眼液联合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