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1
我们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 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 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话学科实践性课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导纲要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我们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话学科实践性课程。
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课程目标
总目标
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实践经验 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学段目标
小学阶段
价值体认
①参加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②理解并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责任担当
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物,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问题解决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创意物化
①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②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定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 ③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初中阶段
①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②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 ③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①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 ②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能够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展研究
①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②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高中阶段
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够持续的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①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馆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 ②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够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 ③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①积极参与动手时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②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 ③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自主性
实践性
开放性
整合性
连续性
活动方式
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设计制作
职业体验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
课程实施
课时安排
①小学1至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②小学3到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两课时 ③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实施机构与人员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组织方式
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可以个人单独进行
教师指导
活动准备阶段
①提供活动主题选择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②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 内容 ③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以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活动实施阶段
①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 ②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 式 ③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 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
活动总结阶段
①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 ②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明确进一步的探究方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活动评价
突出发展导向
写好写实记录
建立档案袋
开展科学评价
课程管理与保障
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
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
支持体系建设与保障
网络资源开发
硬件配套与利用
经费保障
安全保障
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
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
小小汽车设计与制作
第一阶段:
自主学习—了解小汽车的特点
第二阶段:
设计制作—我的小小汽车模型
1.汽车设计图的绘制
2.制作材料的选取与处理
3.小汽车模型的制作
第三阶段
展示交流—展示成果,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