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9-肠杆菌科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微生物学-9-肠杆菌科的思维导图,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寄主范围大,人、动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与人类关系密切。肠杆菌科细菌易于培养,繁殖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可增殖1代)。有些种如大肠杆菌是研究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材料
理学-8-尿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五节尿液、..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思维导图,包括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等内容。
概述:l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高度分化)、完整的细胞器(胞浆)细胞壁:几丁质、纤维素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l 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l 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E. coli)
·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 ·可成为机会致病菌 ,引起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 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有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胃肠炎。 ·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染色: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 3. 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绝大 多数菌株发酵乳糖。 4. 抗原结构:表示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方式:按O:K:H排列,例如O157:H7。 5. 抵抗力不强:胆盐、煌绿可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①黏附素;②外毒素——志贺毒素、耐热肠毒素;③Ⅲ型分泌系统——注射毒力因子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
2.胃肠炎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EC
腹泻、腹痛 肠毒素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
所致疾病很像菌痢,(少量血便) 不产生肠毒素,能侵袭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破坏和炎症发生 与质粒上携带的一系列侵袭性基因有关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最早发现 不产生肠毒素及其他外毒素,无侵袭力。 黏附到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刷状缘,导致邻近微绒毛破坏,A/E组织病理损伤,引起严重水样腹泻。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
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的病原体。 污染食品是EHEC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主要血清型:O157:H7 致病物质-志贺毒素 溶原性噬菌体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AEC
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 不侵袭细胞。细菌在细胞表面自动聚集,形成砖状排列。感染导致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 刺激黏液的分泌,促使细菌形成生物膜覆盖在小肠的上皮上。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药物敏感试验。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 ·充分烹饪。
第二节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俗称痢疾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不发酵乳酸;抵抗力弱-粪便标本立即送检;多重耐药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志贺菌先黏附并侵入派尔集合淋巴结的M细胞,细菌通过III型分泌系统分泌蛋白诱导细菌的内吞,在宿主细胞内,会进行细胞间的传播,快速扩散。
2.内毒素:会引发发热、中毒休克等一系列症状;亦可破坏肠粘膜,加重坏死及溃疡形成;还能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系统,直肠括约肌痉挛最为明显,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典型痢疾症状)
3.外毒素:志贺毒素,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二)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致病性强,摄入10-150个即可发病 特点:感染限于肠道,细菌不入血 急性中毒性痢疾常见于小儿,无消化道症状而是全身中毒症状(内毒素),造成死亡。 带菌者-细菌长期无症状定植于结肠,重要传染源
第三节 沙门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 3. 生化反应:对沙门菌属各菌的鉴定有重要意义。不发酵乳糖或蔗糖。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差,湿热65ºC 15-30 min 即被杀死。 本菌在水中能存活2-3w,粪便中可存活l一2个月,在冰中能存活更长时间
(一)致病物质:1.侵袭力—M细胞;2.内毒素—白细胞数量下降;3.肠毒素—伤寒可产生肠毒素,可造成肠胃炎。
无症状带菌:细菌可存在于胆囊或尿道中,重要传染源
1.肠热症:2次菌血症,第一次细菌入血;第二次出现持续高热、缓脉,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再次侵入肠道淋巴阻止,导致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者有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症。
2.胃肠炎:是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约占70%。多在2~3天自愈
3.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第四节 克雷伯菌属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条件致病菌
第五节 其他菌属
在固体培养基上迁徙生长现象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1.相似的形态结构 中等大小G-杆菌。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无芽胞。 2.简单的培养条件 营养要求低,兼性厌氧或需氧。 3. 活泼的生化反应:乳糖发酵实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两者不发酵乳糖。 4. 复杂的抗原结构: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抗原。 5. 一般的抵抗力 60℃30分钟即死亡。胆盐、煌绿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6. 容易的变异性 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通过转导、接合、转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毒力和耐药性变异。
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肠杆菌科的细菌与医学的关系:①致病菌;②机会致病菌;③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获得毒力因子基因)。也有非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