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子物理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原子物理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知识梳理,包括卢瑟福散射公式、卢瑟福公式的实验验证、行星模型的意义及困难等等。
原子(atom),是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因此具有核式结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1.3卢瑟福散射公式
1、库伦散射公式
2、假设 只发生单次散射;只有库仑相互作用;忽略电子作用;靶子静止
3、推导: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
2、卢瑟福公式的推导
1.4 卢瑟福公式的实验验证
一、盖革—马斯顿实验验证
二、原子核大小估计
三、关于小角处的卢瑟福公式
四、经验数据
1.5行星模型的意义及困难
一、意义
1、理论上: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2、实验上(1)研究物质的结构;(2)对材料进行分析。
二、困难
1、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2、无法解释原子的同一性;
3、无法解释原子的再生性。
1.2卢瑟福模型的提出
1、汤姆孙模型
2.α散射实验
1905年盖革和马斯顿在用α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中,发现有大约八千分之一的概率被反射回来,卢瑟福经过严谨的理论推理后,于1911年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集中在占原子体积大小万分之一的小范围
1.1背景知识
1、原子论
英国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1)物体由原子构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2)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2、电子的发现
1897年由汤姆孙真正从实验上确认电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