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食用菌
食用菌知识梳理,包括食用菌的营养生理与生态环境、制种、分类、菌种分级、结构、意义等等内容。
编辑于2022-10-19 16:52:48 山西食用菌
概述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与生态环境
环境条件
光线
孢子产生与萌发阶段:除双孢蘑菇外,多数食用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形成孢子
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发育阶段: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
菌丝体阶段:菌丝在基质内生长,不需光。
水分和温度
水分指的是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
湿度指的是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子实体发育阶段:85-95%
空气:
食用菌都是好氧性的异养菌。 一般子实体形成阶段比菌丝体生长阶段对CO2的耐受力弱,栽培时要在这个阶段加大通风,否则易长出畸形菇
根据食用菌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的要求分为
对CO2不敏感菌
对CO2敏感菌
温度(根据子实体分化时所需温度)
中温型菌:子实体形成与分化最适在24-26℃之间。
低温型菌:子实体形成与分化最适在20℃以下。
高温型菌:子实体形成与分化在32-35℃之间。
酸碱度
大多数食用菌都是偏酸性,如平菇在3-7.5之间均能生长,以5.5-6.5最适宜
营养方式
1、腐生型(大部分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木腐型:生长于死树、枯枝等木材,如香菇、灵芝。
草腐型:生长在柴草、粪肥等上,如草菇与双孢菇等。
4、兼性寄生型(即可腐生又可寄生的食用菌,如密环菌即可在枯木上生长,又可在活树上寄生,还可和天麻共生。
2、共生型(与高等植物、昆虫、原生动物或其他菌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3、寄生型(生活在其他的活的生物上获取所需营养)
营养成分
生长因子:维生素B1、核酸、健壮素、吲哚乙酸等。
氮源:有机氮>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
矿质元素:磷、钾、镁、硫、钙等。
碳源
制种
菌种培养
母种培养:25℃,培养7-10天,检查否开始萌发定植、有无杂菌污染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25℃培养室,培养20-40天或更长时间,期间调换位置。
制种设施
接种工具
接种钩、接种钯:用于斜面试管和原种的转接。
接种镊、接种铲、接种匙:用于接种栽培种。
手术刀、小刀、剪刀、乳胶手套等
接种箱(无菌箱)
超净工作台
接种室
制种技术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棉籽壳、麸皮、木屑、玉米芯、腐叶土、醋糟、石膏、石灰等。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
菌种培养设备
菌种培养室 用火墙、木柴加温,电炉、电热丝、暖气使室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恒温培养箱 用于培养斜面菌种和少量原种
培养基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
常压蒸汽灭菌灶
接种室消毒
熏蒸消毒
紫外线消毒
分类
担子菌亚门
大部分,如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猴头菇等。
主要特征 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担子,担子上生有4个担孢子,均具有横隔并分枝的菌丝
子囊菌亚门
小部分,如羊肚菌、虫草、块菌
主要特征 通过有性繁殖,在子囊中产生子囊孢子。
菌种分级
原种(二级种) 把母种接入粪草、棉籽壳、木屑等固体培养基上,所培育出来的菌种
注意事项:
需检査菌丝的纯培养程度和菌丝的长势,保持纯培养。
原种使用基质与栽培基质相同或相似,原种繁殖培养过程也是生理驯化过程。
栽培种(三级种) 将原种再接入同原种培养基相同或类似的基 质上,进行扩大繁殖培养的菌种称为栽培种。
母种(一级种) 指用于繁殖培养的食用菌出发株
结构
菌丝体(营养器官) 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为子实体发育提供养分
按菌丝发育阶段分为 1.初生菌丝体(单核菌丝体)2次生菌丝体(双核菌丝体) 3三次菌丝体(结实性双核菌丝体)
生活史
子实体:主要包括菌盖、菌褶、菌柄等。 功能 产生孢子
意义
食用菌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含多种氨基酸、矿质元素与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的食物,常食可起到平衡膳食的作用。 多种药理活性物质
经济价值高:是农民脱贫的重要途经
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概念:真菌中具有肥大多肉的繁殖器官或胶质的子实体.并且可供人类复用的大型丝状真菌。 例如: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灵芝
平菇
环境条件
水分和温度
水分指的是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
水量高,基质通透性差,供氧不足,菌丝生长受阻
水量低于50%,菌丝不能长透培养基料,产量降低
湿度指的是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高于70%霉菌及易繁殖与侵染
光线
孢子产生与萌发阶段:除双孢蘑菇外,多数食用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形成孢子
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发育阶段: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不能过强或过弱
菌丝体阶段:菌丝在基质内生长,不需光。
空气:
菌丝体阶段可在通气不良的半厌氧环境下生长,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能刺激平菇菌丝生长
子实体阶段必须在通气良好条件下生长
食用菌都是好氧性的异养菌。
温度(根据子实体分化时所需温度)
孢子在5~32度之间均可形成,以12度到20度为宜
菌丝体在4~35度,生长最适25度左右
孢子萌发在24~28度
酸碱度
大多数食用菌都是偏酸性,平菇在3-7.5之间均能生长,以5.5~6.5最适宜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配方与配制
原料有棉籽壳、稻草、玉米芯、高粱壳、豆秸、醋糟培养料。
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协调,原料的组成结构和通 透性,即必须粗细结合,软硬结合。
栽培季节
春播:1-3月播种,3-5月出菇,以中高温型的品 种为主,如金顶侧耳、漏斗侧耳
优点:不易受冰虫侵害。
缺点:发菌慢。
秋播:8月下旬﹣10月播种,9-11月出菇,以低温 型品种为主,如紫孢侧耳、糙皮侧耳。
优点:发菌快。
缺点:易受冰虫侵害。
转色
原基小突起以不同的长速生长,参差不齐,状似珊瑚,原基由白色转为黑色,越来越深,2-3天后,一部分原基形成子实体,另一部分原基由于营养限制而枯萎,这时应注重保湿通风
无菌接种
接种前进行室内消毒,菌种瓶口和瓶壁用0.1%高锰酸钾擦洗瓶表面,在酒精灯旁接种,先弃掉老层,在挖出新鲜菌接入两端,流水作业,一人解口,一人接种,一人封口。
堆袋发菌
每层4袋,叠高8-10层,接种口向外,以利通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菌丝体开始萌动,种块周围长出白色菌丝。约25天后,长满菌丝;约35天进入出菇阶 段。
菌种制备一培养料选择一拌料一装袋一灭菌一打孔接种一→封口→堆放发菌一脱袋排场一转色→催蕾→出菇管理一采收
拌料
把料按比例混合,先用石灰水浸泡原料,加水,大约60%-65%。
装袋与灭菌
袋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装上料后,121℃灭菌30分钟。 长50cm,宽20-24cm
脱袋排场
当菌丝体长满5-7天后,扭结成团的菌丝体在菌桶 两端形成一堆一堆的白色小突起,手摸发硬,即原基
原料要求
新鲜、无霉、干燥。 尤其是采用生料栽培,对于陈旧发霉的培养料, 最好采用熟料栽培。
出菇管理
湿度大、喷水、通风
采收
收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握菌柄,轻轻旋转纽下,第一潮菇丛大,可用刀在子实体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要整丛采收,不要带走基质。还可二次出菇,如果内部缺水,可内部注水,补充水分。
营养成分
氮源:有机氮>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 尿素和铵盐,和硝酸盐也是平菇氮源来源,碳氮比以20:1为宜
生长因子:维生素B1、萘乙酸、三十烷醇、吲哚乙酸等。
碳源,有机碳主要有木质素淀粉纤维素单糖等
矿质元素:磷、钾、镁、硫、钙、铁、锌等
主要种类
糙皮侧耳:平菇、蚝菌、北风菌,复瓦状丛生。
4)佛罗里达侧耳:华丽侧耳、白平菇,丛生。
5)金顶侧耳:榆黄蘑、玉皇菇,丛生或叠生。
紫孢侧耳:美味侧耳、紫平菇,复瓦状从生。
漏斗侧耳:凤尾菇,多单生,部分丛生。
共同特征:子实体菌柄侧生,菌褶衍生到菌柄上,盖似人耳,为侧耳
概念:平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侧耳科,侧耳属。
香菇
生活条件
营养条件
氮源
C / N 比: 菌丝体生长阶段,以25-40:1为宜,高浓度的氮抑制香菇原基的分化
香菇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优先利用单糖,双糖、多糖次之。 母种培养基中用麦芽浸膏、酵母粉、马铃薯、玉米面或可溶性淀粉作碳源
生长因子 维生素B1是否充足直接影响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单宁酸、腺嘌呤或嘧啶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碳源 香菇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优先利用单糖,双糖、多糖次之。
矿质元素 磷、钾、镁、硫、钙、铁、锰、锌等促进香菇生长。
环境条件
温度(根据子实体分化时所需温度)
原基在10-12℃分化最好,属于变温结实性,变温范围以昼夜温差在10℃以上较为理想。
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7℃。
光线
强度适合的散射光是香菇子实体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
水分和温度
菌丝体阶段湿度为60-70%,子 实体发育阶段为80-90%。
培养料内含水量以60-65%为宜
空气
充足的氧气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
总结
温度是先高后低
湿度是先干后湿
光线是先暗后亮
酸碱度
香菇栽培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香菇爆发出菇
适时刺孔,当菌丝长满菌袋,菌袋表面瘤状物占菌袋表面60%左右时刺孔,每棒刺孔40-60个。
适当注水,提高菌棒含水量,降低培养基的溶氧量,有效抑制原基的分化,合理减少出菇数量
适当提高菌袋硬度,制棒时要在菌袋不破的情况下将培养料袋装紧装实
尽量减少振动刺激和温差刺激
软硬木屑合理搭配
白棒出菇
光线刺激也会引起白棒出菇,最好用无光、全黑养菌,用红光照明
可能出菇时菌棒受到振动引起,应减少振动。
由于温差太大刺激出菇,应减少温差。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香菇子实体群生或单生,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构成
形态特征 菇体幼时呈半球状,边缘微内卷,后平展,老熟时向上反卷,中央稍凹。菌盖圆形,有时产生龟裂或菊花状花纹,即花菇。
子主题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横隔有分支,菌丝成熟后可形成黑褐色菌膜。
香菇子实体群生或单生,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构成。
代料栽培技术
品种的选择
选用菌丝生长旺盛,抗各种杂菌能力强,较低温度下菌丝生长速度快,较高温度下能出菇,出菇温度范围比较宽的高产优质品种。
低温型·最适13-14℃
中温型·最适18℃
高温型·最适20℃
广温型5-25℃
栽培季节
春季:10-12月制种,12月至第二年播种,3、4、5月出菇。
秋季:8月制种,9月播种,10月出菇。
菌袋栽培法
塑料袋加工 厚度0.04-0.06mm,一般扁宽15cm,使用前截成55cm长。
装袋与灭菌
香菇的采收
无菌接种
堆袋发霉
脱袋排场
转色管理
出菇管理
原料配制
棉籽壳培养料
玉米芯培养料
木屑培养料
栽培历史
原木栽培(北宋开始) 产量低且不稳定,周期长。
段木栽培(20世纪初) 人工接种到段木上进行栽培
代料栽培
概念:香菇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