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学植物学–花
特立中央胎座:合生心皮雌蕊,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隔膜消失后留下的独立中轴周围。此种胎座初期多发育为中轴胎座,以后各室隔膜消失而成单室,中轴上部也消失且与子房顶部脱离,如石竹科、马齿苋科、报春花科植物等。
编辑于2022-10-20 17:12:58 新疆花
花的组成与形态
(一)花梗(花柄)着生花的上枝。
(二)花托:花梗顶端稍膨大的部分, 花的各部均着生在花托上 。
原始:花托圆锥状
进化:杯状或坛状
(三)花被:花萼与花冠的总称。尤其 是当花萼与花冠形态相似而不易区分时多称为花被
1、花萼(K):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位于花 的最外层, 一般由绿色的叶片状的萼片组成
①萼片数目
②离生萼
③合生萼
④早落萼
⑤宿存萼
2花冠(C):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 ①花瓣的数目及排列:一般花瓣的数目与萼片的数目相等。 双子叶:4或5,或为4、5的倍数;单子叶:3或3的倍数。 单瓣花,重瓣花 ②离瓣花:花瓣彼此分离 ③合瓣花:花瓣彼此联合
常见花冠类型
(1)十字形花冠:花瓣4枚,下部具爪,直立,上部外展成十字形, 如萝卜,油菜,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 。
(2)蝶形花冠、花瓣五枚,排成蝶形,上面一枚最大,在最外方称 旗瓣;两侧两枚较小,在旗瓣之内,称翼瓣;最下面两枚最小 且上部联合并向上弯曲成龙骨状,特称龙骨瓣。 为豆科蝶形花 亚科特有的花冠类型 。
(3)假蝶形花冠:与蝶形花冠相似,但旗瓣不一定在最外方,龙骨瓣 上端也不联合且相互覆盖 。
(4)唇形花冠:花冠下部合生成筒状,上部裂片成二唇形,如丹参、益 母草等唇形科植物。
(5管状(筒状)花冠:花冠大部分联合成细管状,先端裂片成齿状,如 红花等菊科植物。
(6)舌状花冠:花冠基部合生成短冠状,上部宽大,并向一侧伸展成扁平 的舌状,如蒲公英、向日葵、等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的边缘花
(7)漏斗状花冠:花冠筒长①自基部逐渐向上扩大或漏斗状。如牵牛、甘 薯等旋花科植物 。
(8)钟状花冠:花冠筒短而较宽,上部扩大成钟状,如桔梗、党参的桔梗 科植物。
(9)坛状花冠:花冠合生,靠下部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部收缩成一短 颈,顶部裂片向外展,如君迁子、石楠等。
(10)高脚碟状:花冠下部合生成细长管状,上部水平展开成蝶状,如长春 花。
(11)轮状花冠:花冠筒很短,裂片呈水平状展开,形似车轮,如枸杞、龙 葵等茄科植物 。
(四)雄蕊群(A)雄蕊群位于花被内侧,大多着生在花 托上,也以基部着生于花冠或花被上的称为贴生。
1、雄蕊的组成
花丝:一般细长下部着生在花托上或花 被基部,上部支撑着花药 。
花药:花丝顶端膨大的囊状体 。
2、雄蕊群的类型
类型
(1)离生雄蕊:彼此分离,长度大致相等,是大多数植物 所具有的雄蕊类型,如蔷薇科、毛茛科植物等。
(2)二强雄蕊:雄蕊4枚,分离,2长2短,如唇形科、玄参 科植物。
(3)四强雄蕊:雄蕊6枚,分离,4长2短,是十字花科植物的 特征之一。
(4)单体雄蕊:雄蕊数目众多,花药完全分离,花丝联合成一 束而成圆筒状,如蜀葵、棉花等锦葵科植物。
(5)二体雄蕊:雄蕊的花丝联合成2束,如豆科的蝶形亚科为 9+1型;罂粟科的紫堇亚科为3+3型。
(6)多体雄蕊: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多束,如金丝桃科、 芸香科的部分植物。
(7)聚药雄蕊: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联合成筒状是菊科 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
(五)雌蕊群(G):位于花的中央 是一朵花中所 有雌蕊的总称 。
1:雌蕊的组成 (1)雌蕊是由适应生殖的变态叶卷合而成,这种变态叶称心皮 。 (2)当心皮卷合成雌蕊时,其边缘的合缝线称腹缝线。 (3)心皮背部的中线,相当于心皮的中脉称背缝线。 (4)胚珠一般着生在腹缝线上。 裸子植物:心皮呈叶片状,胚珠裸露在外。 被子植物:心皮边缘结合,形成囊状的雌蕊,胚珠包被在囊内。
雌蕊的组成
(1)柱头:柱头是雌蕊顶端膨大 的部分,是接受花粉的地方。
(2)花柱:花柱介于柱头与子房之 间的细长部分 此支持柱头的作用, 也是花粉进入子房的通道 。
(3)子房: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囊 状部分,多呈椭圆形、卵形,有时表 面具有楞沟或毛茸。子房的底部着生 在花托上,其外壁称子房壁,子房壁 以内的空腔称子房室,子房室内着生 胚珠,着生胚珠的位置称胎座。子房 是雌蕊的重要部分。
2、雌蕊的类型
单雌蕊: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有的植物一朵花 中只有一个单雌蕊。如豆科植物、蔷薇科梅亚 科植物等。
离生心皮雌蕊:有的植物一朵花中两个以上彼此 分离的单雌蕊,这种雌蕊为离生心皮雌蕊。
合生心皮雌蕊:由两个以上的心皮彼此联合构成的 雌蕊称为复雌蕊,又称合生心皮雌蕊。如十字花 科、桑科、杨柳科、菊科多2心皮;大戟科、杜鹃 花科等多为5心皮;锦葵科、芸香科的柑橘类多在 十个以上。
3子房在花托上着生的位置
(1)子房上位: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下位花、周位花
(2)子房下位:子房着生在凹陷成杯状或坛状的花托内并全部与之愈合。上位花
(3)子房半下位子房仅以下半部与凹陷的花托愈合。周位花
4、胎座的类型 胎座一胚珠在子房上着生的位置
(1)边缘胎座:单心皮雌蕊,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的边缘上,排列成纵行,如大豆、甘草等豆科植物。
(2)侧膜胎座:合生心皮雌蕊,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两心皮的腹缝线上,如十字花科、堇菜科、葫芦科等。
(3)中轴胎座:合生心皮雌蕊,子房多室,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向子房中央愈合的中轴上,如百合科,姜科、芸香科。
(4)特立中央胎座:合生心皮雌蕊,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隔膜消失后留下的独立中轴周围。此种胎座初期多发育为中轴胎座,以后各室隔膜消失而成单室,中轴上部也消失且与子房顶部脱离,如石竹科、马齿苋科、报春花科植物等。
(5)基底(基生)胎座:由1至3心皮组成,子房1室,胚珠1枚,着生于子房基部,如胡椒、紫茉莉1心皮;菊科植物2心皮;部分蓼科植物3心皮等。
(6)顶生胎座:由1至3心皮组成,子房1室,胚珠1枚,着生于子房室的顶部,如眼子菜(一心皮),桑、瑞香两心皮、樟三心皮等。
整朵花的类型
(一)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①一朵花中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四部分的称完全花。
②缺少其中1至3部分称不完全花。
(二)重被花:单被花和无被花
①重被花或双被花:一朵花中具有花萼和花冠的花,如杏、扁豆等。
②无被花或裸花:花萼、花冠全无,这种话常具苞片,如猫烟草、柳、杜仲等。
③单被花:若只具花萼而无花冠,或花萼与花冠不易区分,如玉兰、百合等
(三)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①两性花: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称两性花。
②单性花:若仅有雄蕊蕊或仅有雌蕊 。只有雌蕊是雌花,只有雄蕊是雄花。
③无性花:若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均退化或缺少。
(四)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和不对称花
①辐射对称花:通过花的中心可作两个以上对称面的花,又称整齐花,如桔梗、牡丹等。
②两侧对称花:通过花的中心只能做一个对称面,又称不整齐花,如扁豆、丹参等。
③不对称花:无对称面,如败酱花。
(五)风媒花、虫媒花、水媒花和鸟媒花
花程式和花图式
(一)花程式
花程式 是用字母、数字和符号来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彼此关系的公式,因此也称花公式。 ♂-雄花;♀-雌花;两性花;()-合生;无括号必须注明分离(离生) 花程式写法顺序:花性别、对称情况、华哥部分从外到内依次介绍 K、C、A、G,并在字母的右下方写明数字 以表示花的各部分数目
(二)花图式
花序
花序花是花序轴上排列的方式和开放次序, 花序往往具有科的特征,如菊科为头状或 复头状花序;伞形科为伞形或复伞形花序 等 。
花的类型
(一)无限花序:又称总状花序类,在开花期间,花序轴可继续延长,不断产生新的花蕾,开花顺序由下向上 或由周边向中心。 ①单花序: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着生小花。 ②复花序:花序轴有分枝。
无限花序的分类(单花序)
(1)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花 柄近等长的小花,如荠菜、地黄等
(2)伞房花序:似总状花序,小花梗不等 长,下部的长向上逐渐变短 ,小花几乎在 一个平面上 。
(3)穗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无 柄或具极短柄的小花
(4)葇荑花序:花序轴柔软下垂,其上着 生无柄或具极短柄、无花被或单被的小花, 花后整个花序脱落 。
(5)伞形花序:花序轴缩短,有柄小花放 射状排列在总花柄顶端,全形如伞 。
(6)肉穗花序:与穗状花序相似,但花序轴 肉质粗大呈棒状 ,其上密生多数无柄的单性 小花,花序外常具有一个大型苞片, 称佛焰 苞,又称佛焰苞花序,如半夏、天南星等 。
(7)头状花序:花序轴极度缩短成球形或盘 状的花序托,其上密生无柄小花,下面及周 边有许多苞片组成总苞如菊科植物的花序。
无限花序分类(复花序)
1、复总状花序
2、复穗状花序
3、复伞形花序
4、复伞房花序
5、复头状花序
有限花序(聚伞花序类)
1、单歧聚伞花序
2、二歧聚伞花序
3、多歧聚伞花序
4、轮伞花序
5、隐头花序
花的生理功能
花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 , 其主要功能就是进行有性生殖
1、开花:(花的颜色;花蜜、花香)
2、传粉
3、受精:受精是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的过程,它在融合双亲的遗传特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