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 热
诊断学,发热知识思维导图,包括:发生机制、病因分类、临床表现、热型及意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外科学-烧伤、因生发层部分被毁,无感染,2周内痊愈,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水泡小而泡皮厚,创面渗液少,浅红或红白相间,基底肿胀明显,有出血点和网状栓塞血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发 热
正常
36~37波动幅度不超过1度。新陈代谢旺的 体温高,小孩最高。
病理
发生机制
致热病原
外源性(大分子物质 不通过血脑屏障,激活血液 中性粒,嗜酸性,单核-巨噬 产生内源性)
微生物
炎性渗出无,无菌坏死组织
抗体复合物
多糖体/核酸
类固醇
内源性
非致热原
体温调节受损
产热过多
散热减少
病因分类
感染性
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及病毒
非感染性
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
术后、烧伤、出血、血栓形成
抗原抗体反应
eg: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
eg:甲亢
皮肤散热减少
eg:广泛性皮炎
体温调节功能紊乱eg:中暑、脑出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
临床表现
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度以上
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
骤升(几小时)
eg:疟疾、输液反应
缓升(数日)
eg:结核
高热期
保持一段时间高热
下降期
骤降
eg:疟疾
渐降
eg:炎症
热型及意义
稽留热
稳定在39~40度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波动不超过1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
常在39度以上
24h内波动超过2度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以及 化脓性炎症
间隙热
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无热期j可持续1天/数天,高、无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
渐升至39度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回归热
急升>39度,持续数天降至正常
高热期无热期规律性交替
回归淋巴瘤
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昏迷
皮疹
问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