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证据与证明
第七章 证据与证明思维导图,包括:证据与证明、证据制度概述、证明的要素、证据规则、证明的概念和分类、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证据与证明
证据与证明 证据制度概述
证据的概念和要求
证据的概念
刑事诉讼证据是指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证据的要求
证据能力
证据能力也称证据资格,是对证据的法律要求,解决的是证据的法律资格和适格性问题。
证明力
证明力也称证明价值,是对证据的事实要求,即围绕真实性与相关性解决证据与待证事实证明程度的强弱。
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路线,强调物质是在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程序价值论
公正(首要价值)
人权(关键价值)
效率(重要价值)
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调查才能成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证据裁判原则必须依靠严格证明的方法才能实现。
证据必须符合法定证据形式,且具备证据能力。
证明的要素
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的承担
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主要是由无罪推定原则决定的
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自诉人承担,基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证明标准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认定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不足以对指控犯罪进行确凿的证明,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认定被告人无罪,对被告人做出无罪的处理决定
证明对象
实体法事实
主要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阻却违法性的事实
程序法事实
是对诉讼程序问题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证明程序
举证
质证
认证
定案
证据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程序适用
审前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及适用
审判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及适用
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的法律监督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规则
证明对象
是侦查机关证据收集的合法性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适用范围
非法言词证据
非法实物证据
相关性规则
是指只有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具有相关性的证据才允许在审判中提交。
最佳证据原则
意见证据原则
证明的概念和分类
证明的概述
证明程序是由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和综合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组成的一系列诉讼活动
证明对象是需要由证明主体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
证明活动应依照法定的原则和规则进行
证明活动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
证明的分类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实体性证明与程序性证明
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证据的种类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
鉴定意见
物证
书证
证据的分类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