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U20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 U20 解热镇痛抗炎药 重点介绍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
内科学--U6.4 肺脓肿 重点介绍了肺脓肿的分类、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已用红笔加粗标出!
内科学--U6.1 肺炎概述 重点介绍了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评估严重程度的指标等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已用红笔加粗标出!
内科学--U11 慢性肺心病 重点介绍了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和治疗等内容,需着重记忆的知识点已红笔加粗标出! 新学期新气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解热镇痛抗炎药思维导图
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M.解热镇痛抗炎药
16.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2 解热镇痛抗炎药
概述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环氧酶活性(COX),从而减少体内前列腺素( PG)生物合成
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
镇痛作用
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在外周
无成瘾性,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抗炎作用
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确切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作用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痛经等
用于急性风湿热的鉴别和诊断
用于抗风湿性时用大剂量,一般为3-5g/日
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抗血栓形成(50-100mg)
小剂量aspirin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内皮细胞PGI2的生成无影响
大剂量--促血栓形成
大剂量aspirin抑制血小板COX,同时也能抑制血管壁内COX活性,使PGI2的合成减少(PGI2合成减少可能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防治缺血性心脏病、脑血栓、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成形术及旁路移植术
其他作用
胆道蛔虫病
痛风:大剂量促进尿酸排泄
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长期使用可导致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机制:与直接刺激局部胃黏膜细胞和抑制胃壁组织COX-1生成前列腺素如PGE2有关,胃壁前列腺素对胃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处理措施:餐后服用,同服抗酸药以及胃黏膜保护药:米索前列醇
凝血障碍
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
严重肝损害,Vitamin 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症禁用;术前1周,产前不宜使用
使用维生素K可以预防
过敏反应
皮疹
阿司匹林哮喘
机制:由于阿司匹林使PGs合成受阻,由AA生成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收缩支气管物质占优势, 导致支气管痉挛
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
禁用于哮喘、荨麻疹、鼻息肉患者
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导致中毒反应
中毒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下降, 严重者出现高热、脱水、过度呼吸、惊厥、意识模糊甚至精神错乱
停药;碱化尿液,加速排出
瑞夷综合征
儿童,青少年伴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和发热时服用阿司匹林退热,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
病毒感染患儿慎用
对肝、肾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抑制中枢PG合成,抑制外周PG合成作用弱
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小儿退热首选
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小;大剂量和长期使用,可导致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