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10.2-15、16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微生物10.2、15、16的思维导图,包括:第10章-2弧菌属(Vibrio);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第十六章其他细菌;第十七章放线菌。
理学-8-尿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五节尿液、..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思维导图,包括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等内容。
概述:l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高度分化)、完整的细胞器(胞浆)细胞壁:几丁质、纤维素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l 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l 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医学微生物-10.2-15、16、17
第10章-2 弧菌属(Vibrio)
第一节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标本 采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肛拭、呕吐物。最好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 (二)快速诊断 1. 直接镜检(涂片染色及悬滴法检查)观察细菌形态,动力特征。 2. 免疫学快速诊断:多价血清制动试验:悬滴法,暗视野镜观察,3分钟内运动 被抑制的即为阳性,抗O1群、O139群抗体凝集试验 (三)细菌分离培养: Ø 可将材料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6~8小时增菌,TCBS 选择培养基 Ø 取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阳性者再作生化反应及生物型别鉴定试验。 (四)分子生物学 PCR检测霍乱肠毒素等基因
四、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不⽣⾷⻉壳类海产品, 隔离治疗患者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社区环境,加强⾷品和⽔源管理及粪便处理;培养良 好个⼈卫⽣习惯。 提⾼易感者免疫⼒: (⼝服)包括减毒活疫苗CVD 103HgR、重组霍乱毒 素B亚单位-全菌疫苗、灭活全菌疫苗。 治疗关键: Ø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量失⽔导致的低⾎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Ø 可选⽤的抗菌药物包括:多⻄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有耐药菌。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 嗜盐(halophilic):在培养基中以含3.5%的NaCl最为适宜。 • 有神奈川(Kanagawa phenomenon,KP)现象往往是致病菌。 神奈川现象KP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 D-甘露醇为碳源的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 • 不耐热,不耐酸(1%醋酸,50%食醋1分钟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物中毒 •经⼝引发感染,呈急性胃肠炎表现,是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细菌性⾷物中毒的⾸要因素。 – 污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 烹饪不当: ⾷物容器或砧板⽣熟不分污染本菌 •潜伏期5〜72⼩时,可从⾃限性腹泻⾄中度霍乱样病症。 2.经伤⼝感染可引发 蜂窝织炎。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 以动物为传染源,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zoonotic bacteria)。 • 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动物宿主,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其污染物,或经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而传播。
第一节 布鲁菌属(Brucellae)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鲁菌病。
所致疾病:·人类——波浪热 ·家畜——母畜流产、生殖系统的炎症。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Yersinia)
鼠疫耶尔森菌
1.形态与染色:G-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可呈多形性。 ·所致疾病: 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 ·传染源:鼠、病人。 ·传播途径:鼠蚤、人蚤 →人→ 人。 ·临床表现:肺鼠疫(黑死病)、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 ·免疫力:病后免疫力牢固 。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国家法定甲类传染病, 在专门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 ·根据不同症状或体征,可采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液、咽喉分泌物等。 ·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免疫荧光可用于快速诊断。 ·分离培养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等,涂片染色镜检、免疫荧光染色、生化试验方法等进一步鉴定。 ·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滴度或抗原。 ·核酸检测。
(四)防治原则 ·预防: 灭鼠、灭蚤;一旦发现疫情, 尽快隔离患者,阻断人间鼠疫进一步流行;与患者接触者可口服磺胺嘧啶;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治疗: 早期应用抗生素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腺鼠疫常用链霉素加磺胺类药物;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常用链霉素或阿米卡星加四环素治疗。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Bacillus)
• 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大杆菌 • 多数为非致病菌(枯草杆菌等) • 少数为致病菌 • 炭疽芽胞杆菌: A级生物武器。 • 引起食草动物炭疽病(anthrax ) ,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感染该菌: 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可并发败血症 • 疫苗:易感人群皮上划痕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杆菌)(Diphtheria ) • 形态:异染颗粒 • 致病物质:白喉毒素 • 所致疾病:白喉: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防治:人工主动免疫:注射DTP混合疫苗
第二节 鲍特菌属
百日咳鲍特菌 (B.pertussis) • 生物学性状:G-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 • 所致疾病:百日咳 • 预防:“白百破”(DPT)三联疫苗。
第十七章 放线菌
主要特性 •呈分枝状生长、革兰染色阳性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菌丝和孢子,类似真菌。 •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53个属。 • 绝大多数不致病,致病性放线菌主要为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某些菌群。 • 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
第一节 放线菌(Actinomyces )
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丝状菌,分枝状无隔菌丝
培养特征:培养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初次分离加 5% CO2。 生长缓慢,4~6天长出灰白色、粗糙的微小菌落
硫磺颗粒:在放线菌感染的病灶组织和瘘管的脓汁中,肉眼可见黄色小颗粒。压片后镜检,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末端膨大呈棒状,形似菊花状。称为硫黄颗粒。具有诊断意义。
二、致病性
·寄居在人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拔牙或口腔 粘膜受损时,可致内源性感染。 ·放线菌病( 软组织化脓性炎症)。 ·多呈慢性肉芽肿,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脓液中可见特征性的硫黄样颗粒。 ·可累及不同器官和组织,以面颈部多见,另外肺部, 脑膜及脑组织、盆腔、龋齿和 牙周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