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与社会 第一卷 前言与导读 马克斯·韦伯
这是一篇关于经济与社会 第一卷 前言与导读 马克斯·韦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断语2、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3、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等。
编辑于2022-10-29 16:35:17 浙江省经济与社会 第一卷 马克斯·韦伯
前言
1978年再版前言
此版本仍然是1968年的版本
英文全译本-京特·罗特
类型学
是一种学科
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类型的各个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的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又保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百度百科
导读
1、断语
本书概括了马克思韦伯对社会的学术观照,第一次从世界历史的深度对社会结构与规范性秩序进行了经验比较
是韦伯教学式的重要论著,提供入门,但是自不待言
精确的定义
复杂的类型学
丰富的历史背景
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部巨著还包含着在一个工业化与官僚制社会政治民主的可能性及限度的理论,不仅在经验上是有效的,而且在政治上也是现实的。
足以应对各种政治学说,如
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
平均地权论
社团国家论
工团主义
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主义
是一个政治常识,但是无损于概念结构的相对价值中立
这部巨著还充满了冷嘲热讽和对悖论的喜爱
这部巨著表面上看是静态的类型学,但却是一位社会学家的世界史,他在以他的方式再现个大文明的演进路径
2、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
社会学理论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乃是产生于广泛的历史研究,目的是再把它应用于过去的和正在形成中的历史。
除了这种一般意义上的理论之外,他还利用了具有不同程度历史特性的大量理论
1、对相对同质的历史结构——如资本主义精神——进行说明的理论
2、关于相对异质但在历史上互相关联的结构的理论——如古代地中海城邦的经济理论
3、等于是对许多历史格局加以概括的理论,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可试验命题。
社会学存在的理由和张力:社会学家要靠他们的双重任务为生,并深为所苦:提炼普遍性并用来说明特例。
3、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两个总合性问题
1、古代中世纪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性质
2、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政治支配与社会分层的起源与性质
4、古代日耳曼历史上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
名词:采邑制/采邑支配
指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即将土地和当地的人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起初的规则是可以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
自行分配土地的日耳曼村庄:
迈岑是假设存在一种平等主义的庶民精神
韦伯则认为是由于经济机会的日益逼仄-土地短缺,土地才由封闭的联合体划分为相等的份额,这类似于中世纪行会的垄断政策。——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二节《开放与封闭的经济关系》如果在一定的利益空间中出现的竞争者越来越多,那么参与者就会开始关系对竞争者的约束。一个竞争者群体通常都会具有某种与其他竞争者群体有别的外在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成为他们试图排外的依据。采取联合行动的竞争者之间也会有竞争,但是他们将会针对局外人而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并且这个利益集团在时机成熟时还会建立一种法律秩序,即通过正式的垄断以限制竞争,而这个利益集团的某些人员便会组成机构以保护垄断做法。
这种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名称:联合体,公社,协助会等等。
成为这种利益集团的群体成员表现形式有:1、轮换任职,任命;2、撤销授予;3、终生授权;4、成员或其继承人可以按照规定获得一定的授予物不能转给他人或者只能转给群体成员;5、持有股数量可能会有限制。
5、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
古代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
帝国兴衰的共同主题:帝国因富人和穷人的分裂而自我毁灭。
对罗马帝国衰落的看法:随着帝国的稳定,古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资本货物——新增奴隶的来源开始萎缩。商业败落了,靠沿海城邦的财富管理巨大的被征服的巨大的内陆地区已经捉襟见肘。大农场主建立了独立于城邦的行政单元。地方军队取代了常备军,而且还能自我长存。随着城邦经济与文化变成了农村经济与文化,世界主义消失了。因此古代经济发展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处,开始形成一种地方色彩的自给经济。
帝国瓦解是上下层结构的问题:本质上说衰落意味着城市行政机器的消失。政治上层结构就要依赖货币经济,因为它的下层结构已经不在适应自然经济。
6、古代的经济理论
韦伯对占用范畴的思考大于其正当性的思考。
就社会史而言,一种军事体制是依赖于自我装备的原则还是由战争首领提供马匹、武器和食物是有根本意义的。同样,生产手段为工人所有还是由资本主义经营者占用也是有根本意义的。
采邑制是传统的,政治因素居多的,它不是以市场为基础的。
当土地所有者在市场上出租土地时,所有权就会变成一种资本主义租金收入。但这还不是资本主义经营。
只有当土地和奴隶都能通过市场进行转让时,才会存在真正的资本主义经营。
君主制与共和国的重大区别
城邦共和国的首要目标是资本主义的开发;君主共和国的首要目标是政治稳定。
在共和国,国家总是很乐于像中世纪那样把税收包给国家的债权人和包税人去经营,城邦允许私人资本的积累,虽然形式上高度不稳定;君主国的官僚制经济秩序却在逐渐窒息私人获利机会。君主国的秩序能使臣民大众获益匪浅,但是扼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扼杀了以资本主义发展为靠山的一切。<包税人,指法国封建时代受王室委托承包征收间接税的人。>
7、古代的政治学类型
以军事体制为基础的分类
1、单纯的筑垒防御地
特点是以家族和村庄构成了单独的组织环境
以血亲复仇,礼拜活动和防御为目的
可以提供治安,祭祀和政治保护
政治首领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分配
2、小“城堡王”
统治者控制土地,奴隶,牲畜和贵金属,拥有私人扈从
法度与通行的法度互不相容
古代城邦产生于一个城堡王对其他城堡王的胜利
3、氏族政治实体
贵族的构成成分是债权人,是土地食利者阶层;他们积累了足够的土地和家仆;自我装备并训练成职业武士;从一个卫城统治乡村
农民先是变成债务奴隶,然后又变成世袭依附者
联合体之间的关系是共同体,但是没有同侪之首,不存在官僚制。
4、官僚制的城市公国
非自治的城市,王可以建立官员体系并以此使扈从们臣服,治理臣民
会有税收
限制贵族聚集土地,但会允许他们土地分散
5、公益性派捐君主国
通过精巧的强迫劳务制度,并且视臣民为纯粹的臣民
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他们的主人
6、特权公民的城邦
重甲步兵城邦
在氏族政治实体的条件下形成
7、民主制城邦
在特权公民城邦的条件下形成
8、军事性的农民兄弟会
重甲步兵和农民联合体
8、韦伯对未来的预见及学院派政治学
9、《经济与社会》的(写作)计划
10、《经济与社会》的结构
第二部分:较早的作品
第一章,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关于施塔姆勒
韦伯也批判施塔姆勒的《用唯物史观看经济与法律》
批判的矛头:
1、把秩序的规范效力和经验效力混为一谈
2、把对行动的规范性取向的调整与事实调整混为一谈
3、从自由意志的角度对比经济和法律
4、认为法律和惯例是 与行为的实质相对而言的形式
第二章,关于马克思,米凯尔斯和松巴特
1、韦伯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政治力量
2、不赞同技术活经济要素成为另一个要素的终极原因或者真正的原因
3、韦伯驳斥经济功能主义。他的假定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确凿无疑是相互依存的。有时是从技术问题伸展到了经济与政治的问题,有时则从政治问题伸展到了宗教与经济问题
4、韦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括模糊了技术的面貌,也模糊了经济的面貌。 马克思认为手工磨坊产生了封建主义,蒸汽磨坊产生了资本主义。韦伯认为这是一种技术建构而不是经济建构。→第二卷上册1091:手工磨坊可以嵌入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中,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蒸汽磨坊要看是以生产取向还是以政治取向。如果以生产为取向那么也是可以融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体制中的。
一旦组织得以建立,机构(公职人员,官员)的既得利益便会趋于永存,或者把机构改变得远离了初衷。
第三章至第五章,相对普遍性的群体
第三章一开始韦伯就把他使用的“社会”一词限定于指称“人类群体的一般结构”他讨论的就是经济与这个意义上的社会,而不是讨论经济与文化——文学,艺术,科学。
普遍性群体
家族
家长制和资本主义的发轫之地
邻里
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经济博爱关系
亲属群体
针对权威主义家族的防护性反作用力量
种族群体
种族群体不是群体,它有形成群体的倾向,或者说是形成群体过程中的残余。
宗教群体
政治共同体
第六章,宗教社会学
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名言: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精神的各个时代的精神,它是人民的鸦片。
韦伯比马克思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伦理行为的意义。
第七章,市场的而非人格性与市场伦理
纯市场关系那种经济理性化与伦理宗教是根本不可调和的。
在早起历史上,市场关系是没有家族,亲属或部落联系的人们之间唯一和平的关系。
第八章,法律社会学
论政治共同体一章把论述更具普遍性的群体的各章及法律社会学与支配社会学串联到了一起,叙述了政治共同体从初露端倪到复杂分化的发展过程。
第九章,政治共同体与国家
政治共同体是一种随时准备使用暴力反击局外人以捍卫既定领土的群体。
随着共同体而发展,政治强制会频频成为对内的强制,因为政治秩序的许多要求只有施压才能被其成员所接受。
然而一个政治共同体不仅会通过强制,也会通过共同的历史经验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记忆共同体”。
不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危难的共同记忆也会持续存在于其他群体中。
第十至第十六章,支配社会学
支配社会学是《经济与社会》的核心
现代民主理论:由于支配与行政相互依赖,那么支配就是民主行政不可简化的成分。
统治的维度:统治权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占用形式加以区分。
支配的术语用法
城市:篡夺与革命
民主化意味着对上层社会的政治剥夺
第一部分:晚期的作品
韦伯的术语总结:简化术语用法。
11、韦伯的政治著述
12、关于《经济与社会》的编译
经济与社会 第一卷 马克斯·韦伯
前言
1978年再版前言
此版本仍然是1968年的版本
英文全译本-京特·罗特
类型学
是一种学科
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类型的各个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的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又保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百度百科
导读
1、断语
本书概括了马克思韦伯对社会的学术观照,第一次从世界历史的深度对社会结构与规范性秩序进行了经验比较
是韦伯教学式的重要论著,提供入门,但是自不待言
精确的定义
复杂的类型学
丰富的历史背景
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部巨著还包含着在一个工业化与官僚制社会政治民主的可能性及限度的理论,不仅在经验上是有效的,而且在政治上也是现实的。
足以应对各种政治学说,如
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
平均地权论
社团国家论
工团主义
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主义
是一个政治常识,但是无损于概念结构的相对价值中立
这部巨著还充满了冷嘲热讽和对悖论的喜爱
这部巨著表面上看是静态的类型学,但却是一位社会学家的世界史,他在以他的方式再现个大文明的演进路径
2、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
社会学理论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乃是产生于广泛的历史研究,目的是再把它应用于过去的和正在形成中的历史。
除了这种一般意义上的理论之外,他还利用了具有不同程度历史特性的大量理论
1、对相对同质的历史结构——如资本主义精神——进行说明的理论
2、关于相对异质但在历史上互相关联的结构的理论——如古代地中海城邦的经济理论
3、等于是对许多历史格局加以概括的理论,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可试验命题。
社会学存在的理由和张力:社会学家要靠他们的双重任务为生,并深为所苦:提炼普遍性并用来说明特例。
3、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两个总合性问题
1、古代中世纪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性质
2、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政治支配与社会分层的起源与性质
4、古代日耳曼历史上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
名词:采邑制/采邑支配
指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即将土地和当地的人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起初的规则是可以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
自行分配土地的日耳曼村庄:
迈岑是假设存在一种平等主义的庶民精神
韦伯则认为是由于经济机会的日益逼仄-土地短缺,土地才由封闭的联合体划分为相等的份额,这类似于中世纪行会的垄断政策。——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二节《开放与封闭的经济关系》如果在一定的利益空间中出现的竞争者越来越多,那么参与者就会开始关系对竞争者的约束。一个竞争者群体通常都会具有某种与其他竞争者群体有别的外在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成为他们试图排外的依据。采取联合行动的竞争者之间也会有竞争,但是他们将会针对局外人而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并且这个利益集团在时机成熟时还会建立一种法律秩序,即通过正式的垄断以限制竞争,而这个利益集团的某些人员便会组成机构以保护垄断做法。
这种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名称:联合体,公社,协助会等等。
成为这种利益集团的群体成员表现形式有:1、轮换任职,任命;2、撤销授予;3、终生授权;4、成员或其继承人可以按照规定获得一定的授予物不能转给他人或者只能转给群体成员;5、持有股数量可能会有限制。
5、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
古代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
帝国兴衰的共同主题:帝国因富人和穷人的分裂而自我毁灭。
对罗马帝国衰落的看法:随着帝国的稳定,古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资本货物——新增奴隶的来源开始萎缩。商业败落了,靠沿海城邦的财富管理巨大的被征服的巨大的内陆地区已经捉襟见肘。大农场主建立了独立于城邦的行政单元。地方军队取代了常备军,而且还能自我长存。随着城邦经济与文化变成了农村经济与文化,世界主义消失了。因此古代经济发展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处,开始形成一种地方色彩的自给经济。
帝国瓦解是上下层结构的问题:本质上说衰落意味着城市行政机器的消失。政治上层结构就要依赖货币经济,因为它的下层结构已经不在适应自然经济。
6、古代的经济理论
韦伯对占用范畴的思考大于其正当性的思考。
就社会史而言,一种军事体制是依赖于自我装备的原则还是由战争首领提供马匹、武器和食物是有根本意义的。同样,生产手段为工人所有还是由资本主义经营者占用也是有根本意义的。
采邑制是传统的,政治因素居多的,它不是以市场为基础的。
当土地所有者在市场上出租土地时,所有权就会变成一种资本主义租金收入。但这还不是资本主义经营。
只有当土地和奴隶都能通过市场进行转让时,才会存在真正的资本主义经营。
君主制与共和国的重大区别
城邦共和国的首要目标是资本主义的开发;君主共和国的首要目标是政治稳定。
在共和国,国家总是很乐于像中世纪那样把税收包给国家的债权人和包税人去经营,城邦允许私人资本的积累,虽然形式上高度不稳定;君主国的官僚制经济秩序却在逐渐窒息私人获利机会。君主国的秩序能使臣民大众获益匪浅,但是扼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扼杀了以资本主义发展为靠山的一切。<包税人,指法国封建时代受王室委托承包征收间接税的人。>
7、古代的政治学类型
以军事体制为基础的分类
1、单纯的筑垒防御地
特点是以家族和村庄构成了单独的组织环境
以血亲复仇,礼拜活动和防御为目的
可以提供治安,祭祀和政治保护
政治首领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分配
2、小“城堡王”
统治者控制土地,奴隶,牲畜和贵金属,拥有私人扈从
法度与通行的法度互不相容
古代城邦产生于一个城堡王对其他城堡王的胜利
3、氏族政治实体
贵族的构成成分是债权人,是土地食利者阶层;他们积累了足够的土地和家仆;自我装备并训练成职业武士;从一个卫城统治乡村
农民先是变成债务奴隶,然后又变成世袭依附者
联合体之间的关系是共同体,但是没有同侪之首,不存在官僚制。
4、官僚制的城市公国
非自治的城市,王可以建立官员体系并以此使扈从们臣服,治理臣民
会有税收
限制贵族聚集土地,但会允许他们土地分散
5、公益性派捐君主国
通过精巧的强迫劳务制度,并且视臣民为纯粹的臣民
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他们的主人
6、特权公民的城邦
重甲步兵城邦
在氏族政治实体的条件下形成
7、民主制城邦
在特权公民城邦的条件下形成
8、军事性的农民兄弟会
重甲步兵和农民联合体
8、韦伯对未来的预见及学院派政治学
9、《经济与社会》的(写作)计划
10、《经济与社会》的结构
第二部分:较早的作品
第一章,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关于施塔姆勒
韦伯也批判施塔姆勒的《用唯物史观看经济与法律》
批判的矛头:
1、把秩序的规范效力和经验效力混为一谈
2、把对行动的规范性取向的调整与事实调整混为一谈
3、从自由意志的角度对比经济和法律
4、认为法律和惯例是 与行为的实质相对而言的形式
第二章,关于马克思,米凯尔斯和松巴特
1、韦伯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政治力量
2、不赞同技术活经济要素成为另一个要素的终极原因或者真正的原因
3、韦伯驳斥经济功能主义。他的假定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确凿无疑是相互依存的。有时是从技术问题伸展到了经济与政治的问题,有时则从政治问题伸展到了宗教与经济问题
4、韦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括模糊了技术的面貌,也模糊了经济的面貌。 马克思认为手工磨坊产生了封建主义,蒸汽磨坊产生了资本主义。韦伯认为这是一种技术建构而不是经济建构。→第二卷上册1091:手工磨坊可以嵌入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中,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蒸汽磨坊要看是以生产取向还是以政治取向。如果以生产为取向那么也是可以融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体制中的。
一旦组织得以建立,机构(公职人员,官员)的既得利益便会趋于永存,或者把机构改变得远离了初衷。
第三章至第五章,相对普遍性的群体
第三章一开始韦伯就把他使用的“社会”一词限定于指称“人类群体的一般结构”他讨论的就是经济与这个意义上的社会,而不是讨论经济与文化——文学,艺术,科学。
普遍性群体
家族
家长制和资本主义的发轫之地
邻里
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经济博爱关系
亲属群体
针对权威主义家族的防护性反作用力量
种族群体
种族群体不是群体,它有形成群体的倾向,或者说是形成群体过程中的残余。
宗教群体
政治共同体
第六章,宗教社会学
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名言: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精神的各个时代的精神,它是人民的鸦片。
韦伯比马克思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伦理行为的意义。
第七章,市场的而非人格性与市场伦理
纯市场关系那种经济理性化与伦理宗教是根本不可调和的。
在早起历史上,市场关系是没有家族,亲属或部落联系的人们之间唯一和平的关系。
第八章,法律社会学
论政治共同体一章把论述更具普遍性的群体的各章及法律社会学与支配社会学串联到了一起,叙述了政治共同体从初露端倪到复杂分化的发展过程。
第九章,政治共同体与国家
政治共同体是一种随时准备使用暴力反击局外人以捍卫既定领土的群体。
随着共同体而发展,政治强制会频频成为对内的强制,因为政治秩序的许多要求只有施压才能被其成员所接受。
然而一个政治共同体不仅会通过强制,也会通过共同的历史经验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记忆共同体”。
不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危难的共同记忆也会持续存在于其他群体中。
第十至第十六章,支配社会学
支配社会学是《经济与社会》的核心
现代民主理论:由于支配与行政相互依赖,那么支配就是民主行政不可简化的成分。
统治的维度:统治权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占用形式加以区分。
支配的术语用法
城市:篡夺与革命
民主化意味着对上层社会的政治剥夺
第一部分:晚期的作品
韦伯的术语总结:简化术语用法。
11、韦伯的政治著述
12、关于《经济与社会》的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