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课:邓小平理论
公共课:邓小平理论 导图有知识点,有总结,有目录。从学到记,一张搞定。不再抄书抄到手软。 乖乖些,快毕业了,就业形势严峻,想试试编制类考试!所以规培的知识暂时放放吼!相关知识持续发布,需要的一起冲冲冲!!! 该系列导图是关于公共课部分,我的是根据文职备考的,可以借鉴吼! 编制类考试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有省考、教师招聘(全年)、三支一扶(3月-7月)、事业编、国考(10月中旬)、定向选调生(10-12月、大学生西部计划(5月)等等。
编辑于2022-11-03 17:00:05 陕西1、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条件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2.形成过程
1978
标志着开始形成
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
1982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中明确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7
党的十三大
理论轮廓形成
第一次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
逐步走向成熟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个有利于”“黑猫白猫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997
党的十五大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的独创性贡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
宪法修正案
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理论的
精髓
vs毛思
精髓
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3)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
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
③“坚持改革开放”
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小结
中心
根本任务;发展本质要求
四个原则
(社、人、党、马)
政治保障,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解放的本质要求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要抓住机遇。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三步走”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 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①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达到小康水平;
③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6)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特别是南方谈话的精神,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要点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黑猫白猫论】”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即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是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二是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三是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9)“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①坚持一个中国
这是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提出
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
实践中运用
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开篇之作;
3.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科学指南。
小结
目录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条件
2.形成过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基本问题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
1.形成条件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形成过程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始形成
思想路线、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1982
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十三大
理论轮廓形成
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
1992
南方谈话
逐步走向成熟
“三个有利于”“黑猫白猫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97
十五大
正式提出,。写入党章
1999
宪法修正案
载入宪法
十一三,开始撒,解放实事;建设改;
十二大,建中特;三四五轮廓成熟入党章;九九归一写宪法
3.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精髓
vs毛思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包括两层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中两基”)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中心
根本任务;发展本质要求
四个原则
(社、人、党、马)
政治保障,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解放的本质要求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曾指出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
“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
6.“三步走”战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精神
建设法制
改革开放、惩治腐败
9.“一国两制
提出
实践中运用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意义
科学指南。
开篇之作;
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