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治安管理处罚法(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思维导图,包括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设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是否需要政府审批、扰乱场所及选举秩序的行为、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行为等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思维导图,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犯罪构成的三阶层理论、袭警罪的构成要件、如何理解非工作时间履行职务、犯罪行为认定的基本原则。
该思维导图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部分章节内容,包括妨害公共安全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其他妨害公共安全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枪、弹及管制器具相关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治安案件查处
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扰乱场所秩序的行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
为中的“公共场所”,主要是指车站、港口、码头、公
园、展览馆、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等
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
选举活动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客观上表现为:以威胁、欺骗、贿赂、
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
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
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主观上:故意
设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是否需要政府审批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
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
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民法典》第277条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
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
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物业管理条例》第10条
扰乱场所及选举秩序的行为
扰乱
扰乱单位秩序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
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
破坏选举秩序
聚众扰乱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行为
围攻大型活动 工作人员
向大型活动场内 投掷杂物
其他扰乱大型活动 秩序的行为
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 同时责令其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 类比赛; A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 以其他方法扰乱公共秩序
虚假信息VS错误信息
虚假信息:刻意编造 并传播,带有显著主 观意图的不实信息。
错误信息:不是刻意编造的, 它可能由于信息发布和传播者 的专业知识、表述的严谨性或 者刻意隐瞒所致。
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
危险 物质
爆炸性
毒害性
放射性
腐蚀性
传染病病原体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扬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扰乱公共秩序的
寻衅滋事
如果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只是寻衅滋
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罪与非罪
轻伤1人/ 轻微伤2人 财物价值:
1000以上(强拿硬要)
2000以上(任意损毁)
多次
持凶器
后果严重(精神失常、自杀
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
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
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实践中对于寻衅滋事的认定
指一人或者多人在 公共场所或者其他 场所有下列行为, 从而扰乱公共秩序的
无事生非,起哄捣乱
在公共场所闹事
无故殴打他人
肆意挑衅,横行霸道
无故追逐、拦截他人
强拿硬要
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
利用迷信等手段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扰乱无线电秩序的行为
扰乱计算机秩序的行为
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 息系统 2非法改变计算机 信息系统功能 3故意制作、传 播计算机破坏 性程序 4非法改变计算机 信息系统数据和 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