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4章后现代主义设计念
第14章后现代主义设计念思维导图,包括: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成就、现代主义之后的主要设计风格。
编辑于2022-11-06 00:03:55 广东第14章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概念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计”,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领域,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其产生背景是晚期资本主义和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前奏是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以及英国和美国的“波普设计”。
基本特征
1.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
2.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3.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4.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与冲突。
发展背景
1.经济和政治秩序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应用。
2.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设计进入“塑料时代”;
3. 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核心;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产品设计进入新型合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
理论主张
其宗旨是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1.哲学方面:
(1)现代主义设计是理性主义现实主义;
(2)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2.历史方面:
(1)现代主义设计从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
(2)后现代主义设计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3.思想方面:
(1)现代主义设计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2)后现代主义设计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
4.方法方面:
(1)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
(2)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续;
(3)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5.设计语言:
(1)现代主义设计是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纯而又纯的形态,非此即彼的肯定性与明确性。对产品的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的强调;
(2)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产品的符号学语义。对隐喻的共同理解。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6.艺术风格:
(1)现代主义设计包括构成主义、风格主义、纯粹主义、象征主义、形而上学绘画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
(2)后现代主义设计包括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拼合艺术、行动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偶发艺术。
后现代主义设计成就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1.概述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开始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是建立在理性、结构、功能的基础之上,忽视了建筑形式对人的作用,片面强调功能性和经济性,走向了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形成了单调、统一的建筑形式。
2.理论主张
(1)建筑设计应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
(2)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兼收并蓄、丰富多彩和含混模糊,不强调统一、一致和明晰清澈,主张矛盾和冗长累赘超过和谐统一和单纯简洁;
(3)追求含义、文脉、象征性
3.主要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的“文脉主义”;
(3)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
4.代表人物及作品
(1)詹姆斯·斯特林
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馆;
(2)格里夫斯
1980~1982年设计建造的俄勒冈州波特市公共服务中心;
(3)山崎实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沙特阿拉伯达兰国际机场(1959)、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美国科学馆(1962)、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大楼(1965)等;
(4)伍重
代表作是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5)尼迈耶尔
代表作为巴西议会大厦;
(6)格里夫斯
代表作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罗伯特·文丘里、查尔斯·詹克斯、菲利普·约翰逊、矶崎新、丹下健三等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
1.概述
后现代主义设计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以及英国和美国的“波普风格的设计”。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主要有以下风格:高技术风格、极少主义、偶发艺术、宇宙风格、孟菲斯风格、波普风格。
2.主要风格
(1)波普风格的设计
①概述
波普风格的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波普艺术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其特点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之中,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采用象征性图案,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②代表人物
英国“独立小组”的成员,美国的阿伦.琼斯、劳森博格等。
(2)反主流设计
①概述
所谓的“反主流”是指“反现代主义”,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反主流设计的著名组织是阿契格兰姆集团,英国的一个以波普式的试验进行各种拼贴装置的纯艺术团体;以及意大利前卫派设计家的组合阿契佐姆集团和阿契米亚集团。
②阿契佐姆集团
a.概述
成立于1966年,其主要活动地点是佛罗伦萨,发起人为安德勒·布莱和保罗·德·加那罗。阿契米亚集团掀起了意大利反主流设计的第二次浪潮,该组织试图创造一种超越现代主义理性方式的设计,强调非理性,运用神秘色彩,面向通俗文化。
b.成员:
安德列亚·布兰兹、埃托·索特萨斯、米切尔·达·卢齐。
现代主义之后的主要设计风格
1.后现代主义风格
(1)基本特征
①采用历史主义、古典主义的装饰动机;
②以折中手法进行处理;
③注重产品的娱乐性、隐喻性和装饰细节处理的含糊性。
(2)代表作品
“盂菲斯”集团所作的设计,这是由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等七名设计师组成的设计组织,其作品特征是怪诞离奇,古典风格与现代几何形式并存,色彩夸张刺激,材料使用无拘无束,产品设计使人耳目一新。
2.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后现代主义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个分支,主要体现在家具等产品设计领域。基本特征是运用建筑设计的造型特点、装饰细节及其他设计语汇来进行产品设计,使产品具有建筑设计的特征和风格。
3.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其实质是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和机械部件以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表现出非人情化和过于冷漠的特点。
4.过度高科技风格
“过度高科技风格”又叫“改良高科技风格”,它是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和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常以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然后进行肆意嘲弄。其荒诞不经的细节处理,表现了设计师对工业化、高科技的厌恶和困惑,明显的讽刺特征是蓬克文化和霓虹灯文化的体现。
5.微电子风格
微电子风格是微电子处理器进入产品设计之后而出现的新的产品设计风格,其特点是超薄、超小、轻便、便携、多功能、造型简单明快,是不断发展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6.减少主义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的兴起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受到密斯·凡·德·罗的影响,是其“少则多”,思想的极端发挥,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最简单的结构和最简省的表面处理。
7.解构主义风格
(1)概述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而来,其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风格的特征是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是具有很大个人性、随意性的表现特征的设计探索风格,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和批判。
(2)代表人物:
弗兰克·盖里和彼得·埃森曼。
8.新现代主义风格
(1)概述
新现代主义风格是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它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但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因此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性特征。
(2)原则
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减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