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氨基酸代谢
这是一篇关于氨基酸代谢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与腐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等。
编辑于2022-11-06 09:36:37 河北省氨基酸的代谢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参与组织的生长、更新、修复
参与生理活动(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氧化供能(17KJ/g)
蛋白质的需要量
氮平衡
氮平衡(摄入量=排出量)
正常成人
正氮平衡(>)
儿童、孕妇
负氮平衡(<)
饥饿、消耗性疾病
最低分解量:20g/d
建议摄入量:80g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评价标准:摄入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量与质
9必需氨基酸:缬、异亮、亮、苯丙、色、苏、赖、组、甲硫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氨基酸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消化
部位:胃、肠
生理意义
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易于吸收
消除种属特异性和抗原性,防止过敏或毒性反应
过程
胃中的消化
盐酸
胃蛋白酶原
盐酸、胃蛋白酶是激活剂
自身激活催化
激活为胃蛋白酶
凝乳作用
概念:乳汁中的酪蛋白与Ca+相结合,形成凝乳快
意义:延长乳汁在胃中消化时间,利于乳汁中蛋白质的消化
小肠中的消化
酶
内肽酶
作用位点:蛋白质内部肽键
分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外肽酶
作用位点:肽链末端
分类:羧基肽酶A、B,氨基肽酶
酶原的激活
肠激酶 激活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激活 糜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原,羧基肽酶原
吸收
主动转运机制
aa、Na+、载脂蛋白同向转运,消耗ATP
Na泵蹦出
7种转运蛋白
eg:γ-谷氨酰基循环
腐败
概念:肠道内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的消化产物 在结肠下段 被肠道细菌分解
肠道细菌通过脱羧基作用产生胺
氨基酸脱羧生成胺:组、赖、色、酪、苯丙氨酸、——组、尸、色、酪、苯乙胺
特性:有毒 (组胺、尸胺:降血压,酪胺:升血压)
处理:肝代谢回收
肝功能受损:假神经递质(类似于儿茶酚胺,竞争破坏神经传递)
肠道细菌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氨
肠道氨重要来源之一
肠道氨重要来源之二
尿素在肠菌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
肠道细菌还产生其他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苯酚、吲哚、硫化氢
处理:排泄、肝回收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体内蛋白质的降解
速率
满足生理需要
蛋白质半衰期:降低到1/2开始浓度所用时间
途径
在溶酶体内通过ATP非依赖途径被降解
溶酶体
功能:消化
结构:含有组织蛋白酶
特点:无选择性
对象:外来蛋白质、膜蛋白、包内长寿命蛋白
能量:不消耗ATP
在蛋白酶体通过ATP依赖途径被降解
结构
泛素
76个小分子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靶蛋白泛素化:泛素蛋白C的甘氨酸与靶蛋白的赖氨酸共价结合 三种酶催化(送、绑、辨) 消耗ATP
蛋白酶体
26S蛋白质复合体
组成
19S调节颗粒(黄)
20S核心颗粒(红)
过程
泛素化标记
贴签
蛋白酶体降解
处理
对象:异常、短寿命蛋白
氨基酸代谢库
内源性氨基酸: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外源性氨基酸:食物的消化吸收
氨基酸分解代谢
脱氨基
氨气
α-酮酸
脱羧基
CO2
胺类
代谢转变
嘌呤、嘧啶、肌酸等含氮化合物
脱氨基的方式
转氨基
物质:氨基转移酶(转氨酶)
专一性
谷丙转氨酶G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谷氨酸+丙酮酸 转变 α-酮戊二酸+丙氨酸
肝功能
谷草转氨酶GO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谷氨酸+草酰乙酸 转变 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心肌
临床检验血清的酶浓度判断疾病
辅基及机制功能
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的磷酸酯)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互变,传递氨基
过程:将 α-氨基酸的氨基 转移给 α-酮酸
特点
对象:接收对象:丙酮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 给予对象:苏、赖、脯、羟脯氨酸除外 转移对象:α-氨基,其他侧链氨基
过程:可逆
结局:只有氨基的转移,无生成
生理意义: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氧化
L-谷氨酸氧化脱氢
L-谷氨酸脱氢酶
部位:肝、肾、脑
特点
本身:活性强,不需氧,反应高效
结构:辅基为NAD+/NADP+(唯一一个两者都能接收)
过程:专一、快速、可逆
调节(别构酶)
别构酶抑制剂:ATP/GTP
别构酶激活剂:ADP/GDP
结局:生成α-酮戊二酸+氨
联合脱氨基作用(主)
概念:转氨基+谷氨酸脱氨基
生理意义:形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部位:肝肾组织
非氧化
嘌呤核苷酸循环(次)
部位:肌肉组织
α-酮酸的代谢
彻底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TAC三羧酸循环产物
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α-酮戊二酸——谷氨酸
丙酮酸——丙氨酸
草酰乙酸——天冬氨酸
转变为糖类和脂类
生糖氨基酸(G)
甘氨酸、丝、丙等
生酮氨基酸(酮体)
亮氨酸、赖氨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异亮、苯丙、酪、苏、色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氨基酸的脱羧作用
原理:氨基酸脱羧酶(磷酸吡哆醛) 氨基酸——胺类物质+CO2
举例
L-谷氨酸——γ-氨基丁酸
抑制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L-半胱氨酸——牛磺酸
结合胆汁的重要组成部分
L-组氨酸——组胺
扩血管,降血压,刺激胃酸分泌
L-色氨酸——5-HT(5-羟色胺)
脑中抑制性神经递质 外周中收缩血管
多胺
含有多个氨基
鸟氨酸——精脒
S-甲硫氨酸——精胺
调节生长
癌瘤病的观察指标
一碳单位
概念:氨基酸氧化分解生成只含一个C的基团
举例: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等
载体:四氢叶酸FH4
来源:叶酸两次还原
结合:FH4的N5、N10
来源
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互变
功能
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将氨基酸和核苷酸联系起来)
参与许多物质的甲基化
临床
磺胺类药物、氨甲喋呤等影响一碳单位的合成影响核苷酸的合成
DNA、蛋白质合成受损,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症
含硫氨基酸代谢
甲硫氨酸的代谢
甲硫氨酸转甲基作用
蛋氨酸循环
肌酸
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
互变
硫酸根的代谢
GSH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过程:苯丙氨酸(羟化)——酪氨酸(羟化)——多巴(脱羧)——多巴胺
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黑色素: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形成
白化症
苯丙酮尿症:缺乏苯丙酮羟化酶,生成苯丙酮酸,对中枢神经有毒影响智力发育
色氨酸的代谢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
氨的代谢
血氨是正常代谢产物,有毒,通过在肝合成尿素解毒 正常血氨浓度小于58.7微摩尔/L
血氨来源与去路
3来源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主要)/胺类物质的氧化分解
肠道细菌产生氨/结肠吸收氨
产生:细菌尿素酶水解尿素 产生氨气 吸收: 碱性环境转变NH3利于结肠吸收 临床:高氨毒血症使用弱酸透析液减少结肠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
产生:谷氨酰胺酶水解谷氨酰胺 产生谷氨酸和氨气 排出:氨气结合H+生成胺基,尿液排出 吸收:酸性利于扩散进尿液,碱性阻碍扩散易入血 临床:肝硬化腹水多的病人使用酸性利尿剂,防止氨中毒
4去路
在肝脏中合成尿素(主要)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等含氮物质
合成谷氨酰胺
肾小管分泌的氨 酸性环境下生成NH4+随尿液排出
氨的转运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对象:肌肉中的氨
过程
肌肉中:转氨基作用丙酮酸生成丙氨酸
肝脏中:联合脱氢作用丙氨酸生成丙酮酸和氨气 丙氨酸糖异生成G,入血进入肌肉糖酵解成丙酮酸 氨气合成尿素排出
意义:肌肉中的氨以无毒丙酮酸的形式运送到肝脏 肝脏为肌肉提供合成丙酮酸的G
谷氨酰胺转运
对象:脑、肌肉的氨
过程
合成:谷氨酰胺合成酶 氨气和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
脑,肌肉
分解:谷氨酰胺酶 谷氨酰胺分解为谷氨酸和氨气
肝、肾
特点:不可逆,耗能
意义:氨气解毒 氨气的储存转运
临床
氨中毒:补充谷氨酰胺解毒
白血病:补充天冬酰胺酶,水解血液中的天冬酰胺
原因:正常细胞能合成天冬酰胺, 异常细胞不能水解谷氨酰胺,转氨基作用合成天冬酰胺 需要其他组织经血液运输进来,血液中的天冬酰胺过多
尿素的合成
部位:肝 线粒体和细胞液
过程:5步酶促反应——鸟氨酸循环
氨基甲酰乙酸的合成
位置:线粒体
CO2+NH3+2ATP——氨基甲酰磷酸+2ADP+2Pi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关键酶)
酶需要激活:N-乙酰谷氨酸AGA(Mg+)
瓜氨酸的合成
位置:线粒体
过程: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磷酸
关键酶: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结局:合成后出细胞
精氨酸的合成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
位置:胞液
过程:瓜氨酸+天冬氨酸+ATP——精氨酸代琥珀酸+AMP+Pi
酶: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
位置:胞液
过程: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索酸
酶: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精氨酸水解
位置:胞液
过程:精氨酸——尿素+鸟氨酸
酶:精氨酸酶
总反应式:2NH3+CO2+3ATP+3H3O——尿素+2ADP+AMP+4Pi 总结:222334 2部位:线粒体+胞液 2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2N:游离NH3、天冬氨酸 3非生蛋白质氨基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3ATP:1、3 4高能磷酸键
调节
原料: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生成氨基酸的含量
AGA激活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调节
高氨血症氨中毒
原因:肝功能代谢受损、尿素合成酶的缺失,引起脑功能障碍
机制:α-酮戊二酸合成谷氨酸,进而合成谷氨酰胺 脑内α-酮戊二酸不足,(TCA)脑内G合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