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作为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的桥梁之一,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将微观经济学的最优配置思想应用于宏观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中,用以解释消费函数之谜。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和根基,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更重要的是初步展现经济学严谨的分析方法~ 在这一版本中补充了显示性偏好理论的内容,并修改了一些瑕疵问题
徐涛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导图,电子版形式,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供给学派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产生的背景与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大体相同。供给学派的主要特色在于其政策主张,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政策的学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之谜
短期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长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不变,为什么呢~~~
杜森贝利——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假设
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与本人历史上的最高收入水平
观点
示范效应
人们的消费相互影响,由攀比倾向,消费取决于同别人相比的收入水平
棘轮效应
某期消费不仅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到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水平影响,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图解
长期内,消费和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因此长期消费曲线由原点出发
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因此短期消费曲线具有正截距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个人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它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从而在整个一生中实现消费的最优配置,将储蓄认为是个人想要为年老时作准备的愿望的结果
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长期
寿命期内的消费等于寿命期内的收入
每一时期消费*寿命=年收入*工作年限
短期
在某一时点T拥有一定的财富,未来工作期(WL-T)年内的收入为(WL-T)*YL,此时还要预计活(NL-T)年
弗里德曼——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它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推导
结论
暂时性收入(税收)变化对消费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只有永久收入(税收)变化才对消费由实际影响
与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生命周期理论
侧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为消费函数变量
永久收入理论
侧重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的收入
联系
基本思想
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
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很小;永久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影响很大
政府的临时性税收变化不会使消费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变动才会由明显效果
欧文·费雪——跨期消费决策
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
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同,费雪的跨期理论支出消费不只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收入的现值——消费者预算到其一生的收入
消费者收入增加,无论是现期还是未来收入增加,预算约束线向右移动,两期消费均增加(消费的是正常品)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实际利率上升,预算线绕初始禀赋点(Y1,Y2)转动,预算线变陡峭
实际利率减少,预算线绕初始禀赋点(Y1,Y2)转动,预算线变平坦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分析利率变化的影响
实际利率上升
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相当于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向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移动,第一期和第二期消费均增加
替代效应
利率上升,导致储蓄的现值(S/1+r)变小,更多地选择储蓄,因此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期消费增加
因此,利率上升,第二期消费增加,第一期消费的变动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借贷约束对跨期消费的影响
比较静态分析
借款者(C1>Y1)
利率下降时,借款者仍然是借款者,贷款者(放贷者)可能转变为借款者
贷款者(C1<Y1)
当利率上升时,贷款者(放贷者)仍然是贷款者,借款者可能转变为贷款者
借贷约束约束了跨期消费选择
消费者希望青年时期消费小于收入
借贷限制失效
消费者希望青年时期消费大于收入
借贷限制不能消费更多,只能花费全部的收入
罗伯特·霍尔——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
持(永)久收入假说+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遵循随机游走的方式
具体观点
消费者尽量按照他可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平稳消费
随着消费者掌握信息的增加,消费者会对预期进行调整
如果消费者是理性的,只有意外的收入变动才会改变消费
如果消费者遵循随机游走的方式,那么决策者可以通过影响公众对政策行为的预期来影响消费
投资理论
固定投资
企业固定投资
住房投资
存货投资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和较低效益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他们在流动性偏好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之间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