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这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定义:自然经济: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此种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极其不发达;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的产物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简单商品经济,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人劳动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达商品经济随之产生,该经济形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
定义: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因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劳动
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得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产生
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起来,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在矛盾,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简答题: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作用: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交换体现着商品经济的本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方式就是通过交换,因此交换是调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以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定义:以暴力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方式: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生活资料来源,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确定的(通俗来说,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且大于劳动力价值,而多出的部分即为剩余价值(m)。货币购买劳动力带来了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本质: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值的过程(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用于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的类型: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态存在的资本,价值量基本恒定(用c表示);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用v来表示)。
剩余价值的具体生产过程: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用m表示)
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构成:W=c+v+m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者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扩大生产规模,这就是所谓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产业资本的运动要遵循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受性。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包含两个方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 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实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形态
含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