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地理学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学》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思维导图, 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城市规划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1-5节知识梳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综合自然地理》第8章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思维导图, 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综合自然地理》第11章 应用研究思维导图, 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一)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
经济社会资源
(二)资源配置能力
1. 经济体制
2. 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
3. 企业的组织水平
4. 经济结构
(三)区位条件
1. 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关系
2. 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3. 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四)外部环境
1. 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
2. 区际经济关系
3. 国际经济背景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简答/名解】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佩鲁
增长极
【定义】
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特点】
产业发展
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空间
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物质形态
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组织作用】
(1)支配效应
(2)乘数效应
(3)极化与扩散效应/溢出效应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马态效应
纳克斯(R.Nurkse) 贫困恶性循环论
卡多尔(N.Kaldor)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实质】
区域经济增长是由多个相关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依次传递到其他环节,并返回到该点上,从而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且,其作用强度具有累积的效应,使得影响不断增强(正向的或负向的)。
(三)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乘数原理
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加速原理
在经济增长中收人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投资是消费量或收人变动率的函数。
三、区城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一)胡佛-费舍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 自给自足阶段
2. 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3. 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4. 工业化阶段
5. 服务业输出阶段
(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 传统社会阶段
2. 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3. 经济起飞阶段
4. 成熟阶段
5. 高额消费阶段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三)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经济增长出现衰退的原因 &东北老工业区由盛转衰
①区位性衰退
②资源性衰退
③结构性衰退
④消聚性衰退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一、经济地城综合体概述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
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1. 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
2. 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
3. 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立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住宅等部门。
4. 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
1. 按经济结构特征分
2. 按形成的主要因素分
3. 按经济开发水平分
4. 按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作用分
5. 按地域范围分
二、经济地城综合体的结构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要素构成与组合方式
要素构成
①经营性要素
②关联性要素
③依附性要素
④基础性要素
组合方式
a. 根据生产循环实施组合
b.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实施组合
(二)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专业化部门
主要向区外提供产品的部门
综合发展部门
与专业化部门有着前向或后向联系的关联性部门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一般是根据专业化部门与综合发展部门的关系,以专业化部门的企业布局为中心,结合区域的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综合发展部门而形成的。
三、经济地城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名解】
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基本特征】
组成要素
产业集群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
企业构成
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内部联系
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植根性
产业集群内部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的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的。
明显的空间特征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四种产业集群【马库森】
1. 马歇尔式产业集群
2. 轮轴式产业集群
3. 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
4. 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形成的前提条件
1. 供给条件
2. 需求条件
3. 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
解释形成与演化的理论视角
1. 集聚经济原理
2. 交易费用理论
3. 创新理论
4. 产业组织理论
四、产业集群对区城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一、经济区
(一)经济区的概念
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二)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1. 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2. 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3. 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4. 组合上的层次性
(三)经济区的类型
1. 经济类型区
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
2. 部门经济区
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
3. 综合经济区
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
二、区城管制
【类型】
a. 集中
b. 分散
c. 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