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自然地理 第9章 景观生态学
《综合自然地理》第9章 景观生态学思维导图, 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城市规划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1-5节知识梳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综合自然地理》第8章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思维导图, 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综合自然地理》第11章 应用研究思维导图, 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9章 景观生态学
9.1 景观的概念
(一)景观的公众涵义
(二)地理学中的景观概念
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位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的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景观动态。
(三)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概念
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出现且对比性强的结构单元。
9.2 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生态学产生的机遇
1.地理学的机遇
2.生态学的机遇
(二)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三)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空间组织形式/景观空间格局)
(1)斑块(patch)
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2)廊道(corridor)
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3)基质(matrix)
景观中最广泛并具有高度连接性的部分
2.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人工)
景观的社会经济功能
①生产功能
物质和能量可直接被社会、生产和消费利用的能力
②人类生态功能
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能力
③伦理和美学功能
景观自然过程对人类直接影响的能力
④承载和调节功能
通过地理协同过程和生态过程控制和改变上述三方面功能的能力
3.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s)
景观结构和功能受到干扰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三者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 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9.3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
1.尺度及其有关概念
尺度
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组织尺度
在由生态学组织层次(如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组成的等级系统中的位置
【表达方式】
(1)粒度(grain)
空间粒度
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时间粒度
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期间隔
(2)幅度(extent)
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
尺度推绎
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尺度上推
尺度下推
2.格局与过程
(1)格局(pattern)
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即斑块和其他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随机型
规则型
聚集型
(2)过程(process)
强调事件或现象发生、发展的程序和动态特征。
3.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
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空间斑块性+梯度
斑块性
强调斑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
【表征指数】
(1)景观破碎度指数 
N为被测景观中斑块的总数目;A为被测景观总面积 F值越大,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
(2)景观多样性指数
【生物多样性】
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3)景观优势度指数
测度景观结构中一种或几种景观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
(4)景观类型连通度
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4.等级理论(hierarchytheory)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关于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1)根据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
(2)等级系统具有垂直结构(即等级层次)和水平结构
(3)等级理论可简化复杂系统,以便达到对其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理解和预测
5.边缘效应
(1)边缘效应(edge effect)
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2)斑块的结构特征
(3)斑块的形状
6.斑块动态理论
等级斑块动态范式
最突出的特点:空间斑块性和等级理论的有机结合,以及格局、过程和尺度的辩证统一。
7.种-面积关系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种-面积关系
物种丰富度(或种数) =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基质特征,斑块隔离程度)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Island Biogeography)
8.聚合种群理论
是关于种群在景观斑块聚合体中运动和消长的理论,也是关于空间格局和种群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理论,是等级斑块动态理论在种群生态学中的体现。
9.景观连接度、渗透理论和中性模型
(1)景观连接度
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结构连接度
功能连接度
(2)渗透理论
基于简单随机过程,并有显著的而且可预测的阈限特征,是非常理想的景观中性模型。
最突出要点: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临界值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媒介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3)中性模型
不包含地形变化、空间聚集性、干扰历史和其他生态学过程及其影响的模型
10.镶嵌稳定性与生态控制原理
(1)镶嵌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
抵抗外界干扰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是对现实状况的--种惯性保持能力。
【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个体单元稳定性
空间镶嵌稳定性
(2)生态控制原理
生态控制是生物控制理论向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拓展;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